


11月6日,记者从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2025年第三季度,全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共接收社会公众诉求128691件,环比第二季度增长7.15%。其中,咨询19917件,占诉求总量的15.48%,环比增长11.14%;投诉96543件,占诉求总量的75.02%,环比增长6.75%;举报12231件,占诉求总量的9.50%,环比增长4.16%。均在法定时限内办结,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111.55万元。
售后服务和合同类投诉则出现增长趋势
据介绍,第三季度共受理咨询19917件。咨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企业注册业务审批、注销流程;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年报报送相关事宜;身份证被冒用注册公司如何撤销登记;检验检测、特种设备相关业务咨询;医药职称评定事宜;食品预包装如何备案;商标、专利如何申请。
第三季度共接收社会公众投诉96543件。其中,商品消费投诉47017件,服务消费投诉49526件,分别占投诉总量的48.70%和51.30%。

从投诉问题来看,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售后服务类27337件、合同类17053件、质量类13587件、不正当竞争类7075件、食品安全类7031件。与第二季度相比,质量和不正当竞争类投诉占比有所下降,而售后服务和合同类投诉则出现增长趋势。


从投诉客体类型来看,商品类投诉共47017件,排名前五位的是:食品9688件、服装鞋帽6935件、家居用品3886件、交通工具3176件、计算机产品2600件。服务类投诉共49526件,排名前五位的是:教育培训服务9646件、行政事业性服务6494件、互联网服务5212件、餐饮和住宿服务5222件、销售服务2992件。
在投诉热点方面,食品安全仍是消费者关注热点。食品安全问题作为民生领域的核心关切,其相关投诉持续高位运行,第三季度,共接收到食品投诉9688件,环比增长17.74%。当前问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品质安全隐患,如食用产品、预包装食品存在变质、霉变或混有异物;二是标签标识失真,包括篡改生产日期、虚标营养成分等违规操作;三是宣传营销方式欠规范,部分商家通过夸大保健功效或虚假标注产品等级等方式,诱导消费者购买。
此外,谨防教育培训三大“陷阱”。第三季度,共接收到教育培训服务投诉9646件,环比小幅增长0.39%。教育培训服务投诉频发,主要源于其在宣传真实性、教学质量、合同规范等环节存在突出问题。具体来看,投诉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部分机构利用消费者寻求快速提升的迫切心理,夸大效果,常用“包过、速成、接单赚钱”等话术,诱导消费者报名;二是师资与课程不符、实际课程质量与宣传严重不符,均远低于宣传时展示的标准,导致消费者学习体验与预期产生巨大落差;三是合同中设置不合理的退费门槛,退费流程复杂、条件苛刻,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的维权困难。
对多次违法违规且经督促拒不改正的经营主体,依法依规从严从重查处

记者了解到,第三季度共受理举报线索12231件。其中,商品类举报线索8094件,服务类举报线索4137件,分别占举报总量的66.18%和33.82%。举报线索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线索3086件、广告违法行为线索2354件、不正当竞争行为线索1601件、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线索591件、产品质量违法行为线索539件。
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线索举报共接收3086件,环比微降0.10%,仍占举报总量的25.23%。反映的主要问题为:商家拒不履行“三包”承诺;对预约好的安装配送服务屡屡爽约。
广告违法行为线索举报共接收2354件,占举报总量的19.25%,环比下降18.77%。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保健食品广告声称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广告中违规使用“国家级”“最佳”等绝对化表述;广告中宣传的商品规格、性能及赠品与实际收货不符。
据悉,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强化源头治理,着力化解消费领域突出矛盾。针对当前不履行“三包”义务,配送安装服务爽约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高频举报问题,加强对相关行业经营主体的行政指导与集中约谈,明确经营主体的法定责任与义务边界,对多次违法违规且经督促拒不改正的经营主体,依法依规从严从重查处,从源头减少消费侵权行为发生。
同时,深化监管执法,维护公平有序市场秩序。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筛选投诉举报量集中的商品品类(如服装鞋帽、家居用品)和服务领域(如互联网服务、餐饮住宿),对上述重点对象开展靶向抽查与重点监管,切实提升监管精准度与执法效能,筑牢消费市场安全防线。
此外,优化服务引领,全面提升消费维权效能。在强化重点领域监管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在线纠纷解决ODR机制,重点引导并鼓励电商平台、大型商超、品牌连锁企业等经营主体主动加入该机制,推动消费纠纷在源头化解、于基层解决,形成“监管震慑+服务兜底”的消费者权益保障闭环。
来源:国际旅游岛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