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全球农民论坛在老挝万象与中国澳门成功举办

第四届全球农民论坛在老挝万象与中国澳门成功举办

2025年11月3日至4日,第四届全球农民论坛以“跨国连结、务实赋能”的创新模式,在老挝万象与中国澳门先后成功举办。论坛由世界农民协会、全球农民组织、老挝国家工商会联合主办,以“共享未来”为核心主题,聚焦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国际合作关键命题,吸引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部门代表、农业组织代表、专家学者及企业负责人共赴交流,为破解全球农业发展难题、完善粮食安全治理注入新活力。

11月3日,老挝万象会场率先拉开帷幕,世界农民协会秘书长张琦、老挝国家工商会主席乌德・苏万那冯、老挝农林和环境部副部长占塔纳・布拉帕、中国驻老挝大使馆公使衔参赞王畅等中外嘉宾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各方一致认为,农业合作是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纽带,应借助论坛平台,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交流与产业协作。

万象会场围绕“可持续农业发展”“农业科技创新”两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与会代表结合实际案例,分享了农业领域的创新实践成果,其中“太阳能光伏水泵技术”因适配东南亚气候特点、能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成为现场交流的焦点,为区域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实操方案,进一步凝聚了东南亚地区农业合作共识。

11月4日,中国澳门会场接续推进,论坛热度持续升温。塞浦路斯驻华大使索菲亚努受邀参会,与各方共同聚焦农业领域前沿议题。澳门作为“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其会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搭建起东西方农业资源对接、技术交流与贸易协作的重要通道,为论坛研讨注入多元视角。

澳门会场的研讨内容聚焦农业高质量发展需求,覆盖“农业政策协调、数字技术应用、绿色金融支持”三大核心领域,兼具战略高度与实操价值。主旨演讲环节,世界农民协会执行干事尼科斯・约安努直面行业痛点,深入剖析国际税收政策对农业跨境合作的影响,提出“构建适配农业合作的税收协同机制”的建议,为优化国际农业贸易环境提供了新思路。

两场专题研讨聚焦具体实践路径:在数字贸易与合规领域,专家围绕“数字技术赋能农业贸易”“跨境合规风险防范”展开交流,梳理出适配农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在绿色冷链与金融支持领域,嘉宾结合案例探讨“绿色冷链设施建设”“农业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为农业产业链低碳发展提供资金与技术双支撑。

专题分享环节更显跨界融合特色:与会代表从“法律合规保障”“文化传播赋能”“企业代际传承”三个维度献策 —— 法律领域专家解读跨境农业贸易合规要点,为企业规避国际经营风险;文化领域代表探讨农业题材内容传播路径,助力农业价值理念普及;企业界人士分享“农企传承与创新”经验,展现新一代农业从业者的责任与担当,为农业国际合作注入多元活力。

论坛闭幕环节,《澳门共识》正式发布,明确三项重点合作方向:推进农业数据跨境流通试点,打破数据壁垒、构建高效信息共享体系;加快冷链设施绿色改造,推广低碳技术、提升农业产业链绿色水平;创新海关监管模式,复制成熟经验、降低中小农业企业跨境经营门槛。三项举措精准对接当前全球农业合作中的难点堵点,为未来国际农业协作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清单”。

业内人士指出,本届论坛通过“两地连结”模式,既强化了东南亚农业产销区与全球市场的对接,又依托澳门平台拓展了农业国际合作的深度与广度。论坛不仅展现了世界农民协会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共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意愿,更为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提供了“协同合作、务实创新”的新方案。随着《澳门共识》各项举措逐步落地,必将为构建高效、绿色、包容的全球农业体系注入强劲动能,推动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迈向新阶段。(付维)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