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孕17周的黄女士,因突发巨响受到惊吓,随即出现心慌、气促症状。该症状持续近两小时仍不见缓解,家人立刻将她送往医院急诊。到院检查发现心率高达160次/分!这不仅意味着母体生命体征出现危急状况,更直接关系到腹中胎儿的氧气供应,每一秒的延误都可能影响胎儿安全。危急关头,急诊内科主治医师张乐迅速接诊,仅用一个动作在一分钟内稳控局面,转危为安。
快速评估,锁定关键病因
黄女士入院时表现为面色微白、双手紧握、呼吸急促,属典型急性心律失常伴焦虑状态。张乐医生第一时间测量生命体征:血压106/73mmHg,心率160次/分,血流动力学尚可。他立即安排床边心电图与心脏彩超,迅速排除心肌缺血等风险,确诊为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考虑到黄女士处于孕中期,正是胎儿器官发育的关键阶段,张乐医生明确:治疗方案须优先规避药物对胎儿的潜在影响,决定采用非药物干预手段。

海南现代妇女儿童医院内科主治医师张乐
改良瓦氏动作,1 分钟扭转危急局面
在充分告知家属并获得同意后,张医生采用“改良瓦氏动作”非药物治疗方法。他指导黄女士采取45度半卧位,深吸气后屏住呼吸约15秒,随后协助她仰卧并将双腿抬高,维持15秒,再缓慢恢复至半卧位保持45秒。护士全程紧盯心电监护,张医生则在一旁细致指导动作细节。
不到一分钟,黄女士的心率从160次/分平稳回落至90次/分(恢复至孕期正常心率区间),心慌气促的症状也消失了。随后产科医生再次听诊确认胎儿心率140次/分,胎动正常。“改良瓦氏动作通过阶段性改变胸腔压力、调节静脉回流,温和刺激迷走神经,抑制房室结传导,从而终止心动过速。由于不使用药物,不会对胎儿造成影响,是孕产妇心律失常的黄金应急方案。”张医生解释道。

医生科普: 孕期出现持续心慌、气促、胸闷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张乐医生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在孕期并不少见,发作时心率常达150-250 次/分,典型症状为心悸、胸闷,严重时可能导致胎盘血流减少,影响胎儿供氧。除了像黄女士这样因突发惊吓诱发,孕期激素水平波动、血容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等生理变化,或是既往有心脏基础疾病,都可能成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诱因。
张乐医生强调:孕期处理“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核心原则是母婴安全并重,优先保障胎儿。许多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通过胎盘屏障,对胎儿产生未知风险,而改良瓦氏动作作为成熟的非药物手段,操作简便、安全,成为此类情况的较理想选择。
孕育生命是一段充满希望的旅程,需要孕妇与家人共同警惕身体异常信号。若孕期出现持续心慌、气促、胸闷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为母婴安全筑牢防线。
来源:海南现代妇女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