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出游有保障,动物咬伤防治看这里!
海南
海南 > 综合资讯 > 正文

国庆出游有保障,动物咬伤防治看这里!

国庆长假是走亲访友、户外游玩的好时机,但同时也是与动物接触增多,导致咬伤、蜇伤事件的高发期。9月30日,为让广大市民度过一个平安、愉快的假期,海口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被猫、狗、蛇及毒虫咬伤的防治指南。

防患于未然——预防是关键

1.猫狗咬伤预防:不要随意挑逗、惊吓他人或流浪的猫狗,尤其是在其进食、睡觉或看护幼崽时。在接触他人的宠物前,请先征得主人同意,并让宠物先熟悉你的气味。遇到不友好的犬只,保持冷静,不要转身奔跑,可缓慢后退或静止不动。各位家长请时刻看护好儿童,教育他们不要接近陌生动物,避免与宠物过度亲密接触(如脸贴脸)。

2.蛇类咬伤预防:穿长袖衣裤、高帮鞋靴,避免穿拖鞋、凉鞋进入草木茂盛区域。在田间劳作、翻动石块、枯木或进入老宅、柴堆时,要格外小心。无论遇到何种蛇类,切勿尝试徒手捕捉或挑衅。

3.毒虫(蜂、蜈蚣、蝎子等)蜇伤预防:户外活动时尽量穿着浅色、光滑的长袖衣裤,扎紧袖口、裤腿。避免使用香味浓郁的香水、护肤品,不穿鲜艳衣物,以免招引蜂类。在草坪上坐下或放置物品前,先进行检查。入住酒店、民宿时,先检查床铺、墙角。及时清理垃圾,保持环境清洁,避免食物残渣吸引虫类。

临危不乱——被咬伤后的黄金处置法则

如果不幸被咬伤,请务必保持镇静,并遵循以下原则:

1.猫、狗咬伤/抓伤:

紧急冲洗。立即用肥皂水(或清水)和流动水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冲洗同时挤压伤口周围,尽量将污血挤出。

消毒。用干净的棉签蘸取碘伏或75%的酒精,由内向外对伤口进行消毒。

不包扎。除非出血非常严重,否则不要包扎伤口,保持伤口暴露,有利于后续医生评估和处理。

立即就医,注射疫苗。请及时前往医院或预防接种门诊,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注射狂犬病疫苗和破伤风疫苗。即使伤口很小,也绝不能掉以轻心!

(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宗伯里分院设有犬伤门诊24小时接诊,提供伤口冲洗、狂犬病疫苗和狂犬免疫球蛋白的接种服务)

2.蛇咬伤:

保持冷静,制动。立即坐下或卧倒,保持受伤肢体下垂,并尽可能减少活动,以减缓毒素吸收和扩散。切勿奔跑或剧烈运动!

认蛇。尽量记住蛇的形状、颜色等特征,有条件可拍照,但不要试图去捕捉。这有助于医生判断蛇种并使用正确的抗蛇毒血清。

解除束缚。迅速取下受伤肢体的戒指、手镯等束缚物,以免后续肿胀无法取下。

结扎。可用弹性宽绷带、毛巾或布条在伤口近心端上一关节处进行结扎。松紧度以能插入一根手指为宜,每隔15—20分钟松开1—2分钟。

【绝对禁忌】

禁止用嘴吸吮:口腔黏膜可能吸收毒素。

禁止切开伤口:不当操作可能导致更大损伤和感染。

禁止冰敷或火烧:这些方法无效且可能造成组织坏死。

立即呼救,迅速送医。蛇咬伤是急症!立即拨打120或尽快将患者送往有抗蛇毒血清的医院。在送医途中,继续让患者保持安静和制动。

(海口市共有5家公立医院备有抗蛇毒血清,分别是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

3.毒虫蜇伤:

检查残留物。仔细检查伤处,如蜜蜂蜇伤会留下毒刺,可用银行卡等硬物沿皮肤表面刮掉,避免用镊子夹取,以免挤压毒囊注入更多毒液。

清洗消毒。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伤口。用冰袋冷敷(不可直接接触皮肤)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观察反应。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大面积红肿、呼吸困难、头晕、心悸、恶心等严重过敏反应迹象。

及时就医。若出现上述严重过敏症状,或伤口红肿范围持续扩大、疼痛剧烈,应立即就医。

(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柯育超)

来源:国际旅游岛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