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中国人寿财险酒泉中支提醒您 【防范电信诈骗 提高安全意识】

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中国人寿财险酒泉中支提醒您 【防范电信诈骗 提高安全意识】

什么是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是违法犯罪分子利用手机短信、电话、传真和互联网等通讯工具,假冒国家机关、公司、医院、朋友等名义,谎称被驴人中奖、退税、家人意外受伤、朋友急事、有人加害或出售致富信息和投资分红等情况,骗取受害人信任后,叫其将钱汇入到指定银行卡账户的一种诈骗活动。

(电信诈骗的各种手段)

01 网络刷单返利诈骗

以“高佣金”“轻松赚钱”为诱饵,要求用户参与虚假刷单任务,承诺返利后诱导转账或泄露个人信息。利用用户趋利心理,通过返利承诺吸引受害者,实际为虚构任务骗取资金。

02 网络贷款诈骗

打着“零门槛”“无抵押”“快速放款”旗号,以手续费、保证金等名义要求用户转账汇款,或索要银行卡密码、验证码。利用用户急需资金的心理,通过伪造金融机构名义实施诈骗。

03 冒充公检法诈骗

自称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工作人员,以“涉嫌犯罪”“资金清算”为借口,要求转账至“安全账户”或提供个人信息。利用公检法权威性进行恐吓,制造紧急感诱导转账。

04 共享屏幕/网购退款诈骗

冒充客服或公检法人员,诱导受害者使用共享屏幕功能操作,或以网购退款为名索要手续费。通过技术手段监控受害者操作,或利用信息不对称实施诈骗。

05 虚假投资理财/中奖诈骗

以高收益为诱饵,推广虚假投资项目或中奖信息,要求缴纳手续费或税费。利用用户对财富增值的渴望,通过虚假承诺骗取资金。

06 虚假购物诈骗

以手机短信、QQ、微信等方式向受害人低价“推销”迷药、遥控监听器等违禁物品,以交“风险抵押金”“税款”“手续费”或“先付款再发货”等名义,让受骗者将现款汇入其指定的银行账户,以此骗取钱财。

07 冒充亲友/领导诈骗

通过盗取通讯录、伪造聊天记录等方式冒充亲友或领导,以“临时周转”“紧急事务”等理由要求转账。利用信任关系降低警惕,通过社交工程实施诈骗。

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诈骗犯罪分子都是利用受害人趋利避害和轻信麻痹的心理,诱使受害人上当而实施诈骗犯罪活动,为此广大人民和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意识,以免上当受骗。

1. 克服“贪利”思想,谨防上当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馅饼。对犯罪分子实施的中奖诈骗、虚假办理高息贷款或信用卡套现诈骗及虚假致富信息转让诈骗,不要轻信中奖和他人能办理高息贷款或信用卡套现及有致富信息转让,一定多了解和分析识别真伪,以免上当受骗。

2. 不要将自己或家人的信息资料泄露给他人

对于家人意外受伤害需抢救治疗费用、朋友急事求助类的诈骗短信、电话,要仔细核对,不要着急恐慌,轻信上当,更不要上当将“急用款”汇入犯罪分子指定的银行账户。

3. 多方调查印证

对接到培训通知、冒充银行,声称银行卡升级和虚假招工、婚介类的诈骗,要及时向本地的相关单位和行业或亲临其办公地点进行咨询、核对,不要轻信陌生电话和信息,培训类费用一般都是现款交纳或者对公转账,不应汇入个人账户,不要轻信上当。对于来电声称是公安局、检察院、法院、银行等电话号码,务必多方印证,防止犯罪分子利用改号软件等手法冒充电话号码。

4. 警惕威胁与谎称反洗钱类诈骗

如收到以加害、举报等威胁和谎称反洗钱类的陌生短信或电话,不要惊慌无措和轻信,不要将钱款汇入犯罪分子指定的账户。必要时候,可以向当地公安机关等机构报告和核实。

5. 购买违禁物品属于违法行为

对于广告“推销”特殊器材、违禁品的短信或电话,不应汇款购买。对于要求先汇款后交货或要求预交定金、保证金、风险抵押金、公证费、手续费购物的陌生短信、电话,一定要小心谨慎,仔细甄别,千万不要上当受骗。

6. 日常提示家人增加防范意识

日常应多提示家中老人、未成年人注意防范电信诈骗,提高老人、未成年人的安全防范意识。除了自己注意防范电信诈骗外,应积极主动向家中老人、未成年人传递防诈骗的知识。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