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是感恩与传承的节日。对于中医药行业而言,这一天更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不仅是向辛勤耕耘在教育一线的老师们表达敬意的时刻,也是弘扬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医药学术、经验与技术传承的重要契机。
为增强师承指导老师的荣誉感与责任感,营造全院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9月9日,北京德胜门中医院领导班子慰问了为中医药传承事业作出贡献的名老中医专家周超凡教授、王玉英教授,向他们致以节日的问候与崇高敬意。
杏林春暖 感念师恩
9月9日上午,北京德胜门中医院领导班子在韦玲院长的带领下,专程前往著名中医药专家、医院顾问周超凡教授家中,代表医院全体员工向周老致以节日的问候与崇高的敬意。
周超凡教授是著名中医药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二级研究员、第二届全国名中医、首都国医名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周老虽年近九十,但精神矍铄、思维清晰,展现出深厚的学术造诣。
从医六十余载,周超凡教授在中医药领域深耕多年,培养了众多优秀的中医药人才。周超凡教授向青年医师们发表了感言,他提到:中医教师节意义非凡,中医教育涵盖学校教育与师承教育,二者都秉持“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理念;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等必须研习,但学习不能局限于古人,要积极创新;同时,“天人合一、扶正祛邪、治未病”等中医基本理念不可丢弃;当下处于网络、人工智能与数字化时代,要善用AI;中医药学是伟大宝库,要引导年轻人传承中医思想与方法并创新。他还寄语北京德胜门中医院抓好教育,办好学习班,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培育更多人才。
随后,院领导郑重地取出周老主编的著作,周老神情专注而庄重,在扉页上签名题字,笔锋刚劲有力,每一个字都蕴含着他对我院的深切期许与美好祝福。周老将这些珍贵著作递给院领导,这份特殊的礼物,不仅是知识的传承,更是周老对医院发展的一份深情牵挂。
时光回溯到2016年12月26日,"周超凡教授收徒仪式"在北京举行,周老收下14位弟子,"周超凡教授传承工作室"也正式落户北京德胜门中医院。多年来,周老始终心系医院发展,不定期在医院举办学术讲座,毫无保留地将多年临床经验倾囊相授。在周老的悉心指导下,医院在中医药传承工作上取得了稳步进展,不仅丰富了医院的中医学术宝库,更为医院的发展注入了持续动力,促进医院在中医药领域的持续发展与进步。
尊师重教 传承岐黄
9月9日下午,北京德胜门中医院韦玲院长一行带着诚意与敬意,前往名中医工作室开展慰问活动。他们手捧鲜花,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首都国医名师王玉英送上鲜花,并致以诚挚的节日祝福,感谢她在日常工作中,始终秉持以德治教、以身立教的理念,为青年医师提供指引,助力他们在中医药领域不断探索。
2024年8月16日,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新3+3”工程建设单位 王玉英“三名”传承工作室 王玉英中医生殖理论特色诊疗实践基地正式落户北京德胜门中医院,八位弟子拜入王玉英门下。王玉英教授身兼医生和教师双重身份,既承担临床诊疗工作,又肩负着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的重任。她不辞辛苦、默默耕耘,用无私奉献与执着坚守,生动诠释了医者仁心与师者风范的深刻内涵。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高度重视名老中医的学术价值与临床经验,通过搭建名医传承工作室、组建传承团队、开展院内师承等多种途径,系统整理他们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让这些珍贵的中医药智慧得以传承发扬,助力中医药事业薪火相传、人才辈出。
声声问候,承载无限祝福;份份心意,传递深深敬意。北京德胜门中医院衷心感谢各位中医专家的无私奉献,正是他们的倾囊相授,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医传承人,让中医药事业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开展此次教师节慰问活动,不仅是节日祝福,更是医院文化建设与人才战略的具体实践。它展现出医院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坚定信念,也传递着对医教研一线师者的深切关爱。相信在各位名老中医专家的引领下,医院能够更好地凝聚智慧与力量,持续提升医疗服务品质与学术创新能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中医药人才,为守护民众健康、推动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