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骤雨砺初心,党旗高扬守安康——三亚中心医院党委全力战“剑鱼”护民生
海南
海南 > 综合资讯 > 正文

暴风骤雨砺初心,党旗高扬守安康——三亚中心医院党委全力战“剑鱼”护民生

为做好台风“剑鱼”的防范应对与台风后恢复工作,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党委提前部署、全程统筹,带领全体党员干部以“防”为基、以“护”为要,筑起守护群众生命健康的“红色防线”,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切为了人民的健康”的医院宗旨,用责任与担当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有力保障了台风期间及灾后医院诊疗秩序稳定。

以“防”筑基:提前部署织密安全网

8月24日上午,院党委及时召开防御台风“剑鱼”专题会,传达市委、市政府防御台风调度会精神,部署医院防台工作,正式启动应急响应方案。会议明确全院实行划片包干责任制,中层以上干部全员全天候在院待命,手机 24 小时保持畅通,确保指令第一时间传达、问题第一时间解决。会议决定组建成立应急医疗队,提前备好急救设备与药品,随时准备应对相关突发病情,组建应急抢修队,提前为柴油发电机储备充足柴油,应急排水泵,挡水板、沙袋等防台应急物资,重点做好重要点位、高风险点位的安全应急工作。确保全院诊疗秩序顺畅,各临床科室党员带头值守,确保台风期间患者接诊、检查、治疗全流程顺畅,并做好孕产妇等特殊群体就医保障工作。

此外,医院党委还统筹医疗集团各分院防台工作,通过视频会议传达总院防台工作部署,实现 “上下联动、同防同治”,共同筑牢医疗集团防台安全网。

部署会后,院党委领导立即带队深入一线、对重点环节、重要部位开展防台隐患排查工作,做到 “隐患早发现、问题早处置”。

以“护”为本:一线坚守护航生命线

当天下午,台风“剑鱼”风力逐步增强,暴雨来袭,院党委全院防台工作正式进入“实战状态”,党委书记冯武、院长王天松带领医院领导班子全程一线值守,党员率先行动,各科室协同作战,筑牢生命防线。

急诊大厅里患者始终不断。急救车鸣笛赶来,医护人员快步迎上前;家属推着轮椅上的老人急步走来,孩童在父母怀里哭个不停,腿部受伤的年轻人互相扶着……面对集中赶来的急症患者,医护人员在诊室与处置台之间穿梭,问诊、检查、处置,每一个动作都满是和时间赛跑的急切。从17时至次日7时,急诊科一共收治78名患者,出车20次,清创缝合、骨折复位、伤口处理都井然有序。

18时35分,急诊接急促求助:“老人呼吸困难,电梯停电了!”出诊团队冒风雨前往,梁振光医生与吴光阳护士扛约30斤氧气瓶等设备,抵小区后借手机微光,在闷热楼道爬25楼近500级台阶抵达。家属激动道:“见到你们就像见了亲人!”医护即刻抢救,待老人情况稍稳,以背负接力转运至救护车。老人经急诊救治后,顺利收入急诊内科病房。

当天下午,普外二区接到紧急会诊请求:重症一区有一名危重患者,肝脓肿情况危急,急需进行穿刺治疗以缓解病情,生命危在旦夕。接到通知后,作为第十五党支部书记、普外二区主任侯本新立即带领经验丰富的医生团队,紧急奔赴重症一区。由于患者病情危重,身体状况极差,手术风险极高,每一个操作都必须慎之又慎。整个手术过程中,大家全神贯注,手术室里只有仪器的滴答声和紧张的呼吸声。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努力,终于成功引出大量脓液,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渐趋于平稳。

20:30风势最猛时,医护披雨衣在狂风中紧急接诊孕早期出血患者,雨水灌透衣裳仍念“再快点”,经处置后患者出血停止、胎儿稳定。

21:30时,焦急的呼喊与孩子微弱的哭声交织,打破了深夜的宁静。一名外籍患儿因外伤导致颅脑骨折被紧急送至医院。第十党支部书记、儿科张华主任迅速响应,第十七党支部、神经外科李钢主任快速赶到,儿科协同急诊、神经外科、耳鼻喉科多学科团队紧密协作,制定精准治疗方案。救治中,儿科党员医护们一边精心护理患儿一边安抚家属情绪,经过不懈努力,患儿病情逐渐稳定,从儿童重症监护室转至普通病区。

凌晨1:10时,神经内科一名患者突然病情变化,急需前往放射科进行头颅CT检查以明确诊断。然而,受狂风暴雨影响,通往放射科的运送通道已被狂风摧毁。情况紧急,第十六党支部支委、神经内科副护士长吴少平第一时间联系运送部,但由于人手紧缺联系未果。时间不等人,她立刻拨通了安全保卫部的电话寻求帮助。在等待支援的间隙,医护团队已迅速做好准备,党员医生王景、副护士长吴少平、护士黄琴燕用被子裹紧患者,再铺上防水垫仔细包裹,确保患者在雨中不受凉。最终,在大家的合力协作下,安保人员在前开路清障,医护人员在后护佑患者,四人形成了一条风雨中的生命接力线,患者被安全护送抵达放射科,为后续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

在台风“剑鱼”来临之际,医院里上演了一场又一场温暖且紧张的生命守护接力。第二十二党支部骨科病区护士发现25号空病房的窗户被狂风撕开,雨水倒灌。呼救声中,患者家属、护工阿姨赶来支援。众人自发分工,有的扶窗框,有的取安全绳、反复捆绑收紧,让咆哮的风雨再也无法撼动窗户;消化内科、儿科、肾内科病房因面临着严峻考验,科室内患者需要立刻进行转移,第十、第十二、第十五党支部的党员职工在接到通知后,立刻行动起来,一边争取患者的理解与配合,一边有条不紊地向外科转移病人。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医护人员们两两一组,紧紧地握住平车、轮椅,防止车辆在湿滑的地面上滑动。对于病重患者,及时安排经验丰富的医生、护士全程陪同,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第二十七党支部入党积极分子宋云志在执行120急救出诊任务途中,驾驶员发现前方道路因狂风暴雨导致大型树枝折断横亘路面,车辆无法通行。为确保急救任务不被延误,尽快赶到患者身边,宋云志在确保自身安全并与驾驶员协同观察路况后,主动下车冒雨清理路障。当时风雨交加,但他徒手将折断的树枝拖移至路边,为救护车开辟出一条通道,确保出诊任务及时完成,患者得到了有效救治。

台风预警拉响的那一刻,机关后勤各党支部迅速行动,将党建引领的红色力量,化作筑牢医院安全屏障的坚实行动。

第五党支部书记、总务后勤部主任盛广震带头坚守,迅速组织总务后勤部、安全保卫部、医学装备部召开紧急协调会,以 “隐患零遗漏、准备无死角”为目标,细化分工、压实责任,推进防台防汛工作落地。总务后勤部争当“先行军”:对全院重点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提前清理雨水管道堵塞物10余处、加固广告牌12处,储备沙袋700余个等应急物资;暴雨时冒雨巡查,疏通堵塞点200余处、清理倒伏树木30棵及障碍物50余处,启用抽水泵排水,处理221处报修工单;电力保障组24小时值守,及时排查故障恢复供电;餐饮团队克服困难,保障全院餐食供应。安全保卫部化身“警戒线”:升级巡查机制,组建10人应急小分队,将24小时巡查频次提至每1小时1次;制定疏散预案、发布预警信息覆盖超4000人次,测试687个监控摄像头及108处报警位置;台风紧急时段,安保班长陈昌海参与生命救援,及时处置1起险情。医学装备部做好设备“守护者”:对全院大型医疗设备、精密仪器做防水防潮处理,加装防汛袋1处,配备备用设备114台;准备充足应急耗材,组织工程师对接科室明确电源切换流程,保障急救设备“零故障、不断档”。

以“情”连心:党员下沉助力灾后恢复

台风过境后,院党委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市卫健委党委工作指示,组织各党支部100余名党员群众分批前往“双报到”单位——机场路社区开展道路清障志愿服务,助力全市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党委书记冯武同志率先垂范,始终冲在清障最前面。在道路清障现场,他和李毓阳副院长扛起铁锹清理被台风刮落的树枝,同时叮嘱党员干部:“大家动作要快,但也要注意安全。”各党支部的党员们迅速分工,有的用锯子切割倒伏的树干,有的徒手搬运散落的杂物,党员干部通过实际行动让社区道路恢复畅通、环境焕然一新,更用“医社联动”的行动传递“党在身边、服务在前”的温暖力量。

从“剑鱼”台风来临前的“未雨绸缪”,到台风过境时的“坚守奋战”,再到台风过境后恢复的“冲锋在前”,在这场与台风和病魔的较量中,院党委、党支部、党员构建起“党委领航、支部攻坚、党员冲锋”的防台救灾体系,生动诠释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与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本色。无论是临床一线守护患者生命的医护党员,还是后勤岗位抢修设施的技术党员,亦或是深入社区支援清障的志愿党员,他们前行的身影让党旗在防台救灾与民生保障的第一线高高飘扬,他们用坚守和奉献,展现了医者仁心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应对风险的“硬实力”、服务群众的“暖温度”,更让“党建红”成为自贸港最温暖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