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破解种业犯罪治理中的“行刑衔接”难题,筑牢国家种业安全和粮食安全的法治防线,四川农业大学法学院“法浸律洲”种业实践团于七月,开展了以种业法治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系列活动。
本次实践以社区宣传为核心,旨在将专业的法学知识带到广大群众身边。实践团成员通过入户访谈等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社区居民介绍了种子违法与犯罪的常见类型、危害以及预防措施,耐心解答了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疑问,有效提升了基层群众对种业法律法规的认知度和辨别能力,增强了法治观念。
实践团在相关社区访谈工作人员
在深入社区的同时,实践团也赴律所及相关法院进行了调研交流,从司法和实务视角了解当前种业犯罪案件的处理流程以及“行刑衔接”机制中存在的现实堵点,为社区普法活动提供了坚实的案例支撑和专业指导。
实践结束后,团队成员系统梳理了在社区收集的反馈以及在律所、法院调研的案例,精心汇编成《种业行刑衔接案例分析册》,力求从多元视角探索涉农企业刑事诉讼程序的优化路径。
此次社会实践不仅锻炼了同学们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能力,更展现了川农学子心系“三农”、投身法治建设的专业责任感与使命担当。他们走出课堂,走进社区,正是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体现,为优化种业法治环境、保障国家粮安贡献了青春力量。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