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各乡镇全力织密防御台风“剑鱼”安全网
海南
海南 > 综合资讯 > 正文

儋州各乡镇全力织密防御台风“剑鱼”安全网

今年第13号台风“剑鱼”来袭,儋州市各部门、各镇迅速响应、积极部署,全面启动防汛防风应急预案,通过强化渔船回港、人员转移、隐患排查、物资储备等措施,织密台风防御安全网,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白马井镇:1292艘渔船回港避风

为应对今年第13号台风“剑鱼”带来的影响,8月24日,白马井镇迅速行动,周密部署,积极组织海上作业的渔船返港避风,确保渔民生命财产安全。

在白马井中心渔港,入港船舶有序停泊,农业部门、镇、村(社区)工作人员正沿码头岸线加强巡查,密切关注在港渔船的安全状况,严防各类事故发生。

“我们密切关注台风‘剑鱼’动态,严格落实各项防御措施。”白马井镇武装部部长温健巍说,该镇坚持“早通知、早转移”原则,截至8月24日,全镇1292艘渔船已全部进港,船上船员全部安全上岸。

同时,为筑牢防御台风安全防线,该镇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组织力量进行不间断巡逻巡查,并通过海政通、微信群等多种渠道加强宣传引导,确保在台风影响期间渔民不出海,切实守护好渔民生命财产安全。

此外,该镇将严格执行全时值守、领导带班制度以及信息报送制度,及时传达落实各项防御工作指令,提前统筹做好物资储备、后勤保障、应急队伍集结等工作,随风险变化及时调整力量部署。

海头镇:多措并举 筑牢“安全堤坝”

面对台风“剑鱼”的强风与降雨,海头镇强化责任闭环,各级“三防”责任人靠前指挥,包保干部下沉一线督导;紧盯渔船安全,749艘渔船已全部回港,安排专人严防渔民违规作业;针对7个村(居)委会16个自然村的低洼区域,提前做好56户194人的转移准备,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落实“一对一”转移措施;5座漫水桥落实专人值守,必要时封堵路段严禁通行;加强红洋、洋塞两座水库水位监测,防范河湖风险。

此外,该镇还做好建筑行业管控,督促7个重点项目1000余名工人停止高空作业并就近疏散;组织沿海及珠碧江沿线村庄巡查防洪堤,排查砂场、滚水坝等隐患点位;安排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协助做好农作物排洪和养殖户转移工作;组建镇、村两级应急队伍,预置救援力量和物资,36处转移安置场所已做好通水通电准备,同步储备应急食品,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光村镇:“五个到位”防御台风“剑鱼”

光村镇以“值守到位、巡查到位、管控到位、转移到位、宣传到位”为抓手,全面推进防御工作。全镇696艘渔船回港,村级渔业协管员,联合镇级执法中队开展巡查值守,坚决制止渔船“风头风尾”违规出海行为;针对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群体,制定“一对一”转移方案;对雅儒湖、黑墩沟水库等重点水域,疏港高速在建工程,漫水桥及低洼易涝、海水倒灌隐患点开展全面排查。目前,辖区水库水位均在安全线以下,防御体系严密有序。

木棠镇:隐患排查无死角 物资储备保安全

木棠镇聚焦危房群众、弱势群体转移,强化渔船管控,117艘渔船全部归港,186名船员安全上岸。围绕重点领域开展全方位、无死角排查。安排巡查队伍深入辖区地质灾害风险点,仔细检查告示牌、安全警示牌的设置与维护情况,确保预警标识清晰醒目;安排镇村两级干部到辖区内3处漫水桥两端进行交通管制,并进行巡查值守,保证台风期间无人员和车辆涉水通行;加强水库安全管理和巡查力度,严禁人员在水库周边游玩垂钓,同时排查坝体是否存在塌方隐患以及排查低洼易涝点和自建房安全隐患,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此外,为应对可能出现的险情,木棠镇提前配备充足抢险物资,包括救生衣和救生圈、防汛抢险包、水泵等,为应急处置提供物资支撑。

目前,全市各镇已全面落实防台风各项措施,应急救援力量严阵以待,全力以赴筑牢台风“剑鱼”防御安全网。

来源:国际旅游岛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