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欧洲生物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德国慕尼黑正迅速崛起成为医疗创新的关键枢纽。这座城市的生物技术产业集群汇聚了520余家生物技术与医药企业。
和其他国际知名生物医药中心相似,这里拥有卓越的科研能力和活跃的投资环境,也离不开强大的综合服务体系。CRDMO正是高效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
在慕尼黑当地生物技术集群的核心区域——格雷佛尔芬生命科学中心,药明康德慕尼黑基地正坐落于此。
近期,德国格雷佛尔芬商业协会主办一场以“科学与人文的交汇”为主题的特别活动,向当地创新生态圈展现了药明康德慕尼黑基地的发展活力。“这里所做的工作真是令人惊叹。”一位产业资深人士在现场如此感慨。
产学研交汇,蓄势腾飞的创新高地
坐落在欧洲腹地的德国慕尼黑,不仅是历史悠久的科学与文化重镇,也是生物医药领域的重要高地。
慕尼黑拥有得天独厚的创新条件。该地区坐拥高度集中的学术资源,汇集了慕尼黑大学(LMU)、慕尼黑工业大学(TUM)、亥姆霍兹研究中心(Helmholtz Munich)、弗劳恩霍夫协会(Fraunhofer)以及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s)等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此外,当地生物技术初创企业不断涌现,投资规模也在迅速扩大,本地生态体系不断强化。
在科学和资金的助力下,慕尼黑地区汇聚了超过520家生物技术和医药公司,学术与产业的研究网络紧密交织,成为欧洲最具活力的生物技术中心之一。
药明康德慕尼黑基地:深耕早期药物发现领域
药明康德与这一创新生态的渊源始于2016年,通过收购Crelux丰富其基于蛋白质结构的药物发现能力。药明康德慕尼黑基地始终专注于提供“从靶点到苗头化合物(Hit)”的早期药物发现服务,目前业务已覆盖蛋白质科学、结构生物学、生物物理与生化分析、化合物库筛选及药物化学等多个领域,以全面支持小分子、大分子及生物药的研发。多年深耕之下,该基地已成为药明康德全球一体化CRDMO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欧洲和全球客户的创新需求。
近年来,药明康德慕尼黑团队已从早期的20余人扩展至百人规模,原本位于慕尼黑马丁斯里德生物技术创新创业中心(IZB)的场地局限日益凸显。为了更好支持基地业务发展,药明康德慕尼黑基地于去年迁入格雷佛尔芬新科研办公大楼——总使用面积达到9200平方米,相当于原场地的近四倍。
此次活动期间,实验室开放环节吸引了当地创新生态圈的广泛关注。尤为吸睛的当属药明康德慕尼黑基地的核心优势技术之一,X射线晶体学。在研发流程中,研究人员需要先自主培育、结晶靶标蛋白,再通过X射线照射蛋白质晶体以获取特征性衍射图样,进而解析其三维结构,分辨率可达到蛋白质原子级分。这一过程能直接揭示药物活性分子与靶标蛋白的结合方式,为后续分子优化提供方向。“往往要合成数以千计的分子,才能筛选出最适配的候选化合物。”药明康德慕尼黑基地负责人Thomas Meins博士解释道。
这样的早期药物发现成果,随着产业研发各环节的接力推进,将在未来惠及病患。而对于早期研发工作的投入,也是药明康德慕尼黑基地“科学与人文交汇”的写照。
协同全球网络,加速产业创新
慕尼黑基地的价值,并不止于其在欧洲的地理位置,更重要的是,作为药明康德全球CRDMO网络中专注“研究(R)”的关键节点,慕尼黑基地的科研专长与其他基地的开发(D)和生产(M)能力形成互补,通过紧密协同公司遍布欧、美、亚的全球运营体系,以“一体化,端到端”CRDMO赋能平台的灵活性和规模,支持欧洲和全球伙伴不断增长的创新需求。
例如,在瑞士库威(Couvet),药明康德正在扩建新的生产设施,其中包括计划于2026年第四季度入运营的全新喷雾干燥制备固体分散体(SDD)车间。这一工艺可提升低水溶性化合物的生物利用度。
对于欧洲的生物技术企业而言,这种跨区域的整合,以及全球一体化服务网络,意味着更短的研发转化路径:从早期发现到工艺开发与规模化生产,均可依托一体化平台完成,从而加快新药研发,降低开发风险,提升本地创新能力。
CRDMO平台让初创企业利用行业已经建立的成熟研发和生产体系,而无需从一开始就投入大量资金。借助CRDMO平台来更快、更安全、更成功地将产品推向市场,也增强了初创企业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正如格雷佛尔芬商业协会将“科学与人文的交汇”作为活动主题,这也是医药产业的核心价值:科学的突破,最终要落脚于改善人类健康与福祉。在这一意义上,慕尼黑基地不仅是药明康德全球网络的一环,更是欧洲和全球创新生态中的独特桥梁。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