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苏韵青匠:苏潮觉醒计划”社会实践团队开展以“拾遗探索路漫漫,星火传承志不休”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探索织造秘密,溯源文化根源,传承非遗技艺。
空竹技艺:技艺与节奏的完美结合
8月4 日,实践团成员采访了抖空竹非遗项目传承人赵凯老师,赵老师 13 岁时就加入了建邺区空竹协会,到现在已有 23 年。2013 年开始,他在金陵高等专科学校等学校推出兴趣教学课,通过教授空竹的方式在学校带社团,迄今已经教授了 100 多个学员。在提到空竹技艺传承方面赵老师提到:“传承最重要的是拥有一颗热爱的心,不能抱着功利的目的。”
赵凯老师为实践团成员为示范抖空竹
云锦织造:寸锦寸金的匠心传承
8月5日上午,实践团部分同学来到南京云锦织造现场,亲眼目睹了这一被誉为 “寸锦
寸金” 的传统技艺。在专业师傅的操作下,古老的织机发出有节奏的声响,复杂的丝线在经纬间穿梭,逐渐织就出精美的图案。同学们被这精湛的技艺深深吸引,在老师的讲解下了解了云锦织造的历史渊源、工艺流程以及传承现状。
工人利用“云锦织机”进行织造
秦淮非遗:传统与生活相互融合
当天下午,实践团前往秦淮非遗博物馆在游览过程中沉浸于南京及江苏地区丰富多样的非遗文化。馆内通过实物展陈、动态演示、互动体验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展示了非遗项目的魅力。从南京刺绣到秦淮灯彩,从传统技艺到民俗文化,团队成员在观赏过程中说到:“在这里,非遗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文物,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温情,是街坊邻里间传递的快乐,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老手艺里藏着的生活温度。”
南京市级传统技艺“绳结”
南京市非遗项目“南京刺绣”
绒花制作:指尖上的艺术
8月 6 日,团队成员前往甘熙故居。甘熙故居作为南京地区传统民居建筑典范,同时也是南京民俗博物馆所在地,为同学们呈现了南京本土民俗文化的深厚底蕴。在这里,同学们不仅欣赏到精美的建筑艺术,还深入了解了南京云锦、绒花、面塑等传统非遗项目。他们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感受传承人们对非遗文化的坚守与热爱。同学们还体验了绒花制作,在指导下渐渐掌握了要领,在打尖、传花环节,更是让大家深刻体会到绒花制作的精妙。
《狐妖小狐娘》绒花作品玉雕工艺:匠心独运的雕刻艺术
随后,实践团前往扬州非遗珍宝馆,领略扬州玉雕的独特魅力。江苏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玉雕)传承人时庆梅老师为团队成员介绍了玉雕技艺。一件件玉雕作品造型逼真、栩栩如生,从选材到雕琢,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们的心血与智慧。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深刻体会到扬州玉雕在传承中不断创新的精神,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诠释。
时庆梅老师为团队成员介绍玉雕技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苏韵青匠:苏潮觉醒计划”社会实践团队,穿梭酷暑,探寻非遗;以跬步之行,凝传承之力。不仅深入了解了非遗技艺的深厚底蕴,更亲身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之美。通过走访空竹、云锦、绳结、刺绣、绒花、玉雕等非遗项目,见证了匠人们的精湛技艺和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热爱。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表示:
“非遗技艺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未来,南航学子们将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探索非遗技艺与现代科技、艺术、设计的结合点,为非遗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