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10时许,省委1号楼4楼会议室,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常务副主任关继荣刚刚结束与某企业一行的座谈。
海口商务楼宇鳞次栉比。记者 汪承贤 摄
公众印象中,深改办是自贸港政策制定部门,为何与企业也保持着密切联系?“作为自贸港建设的牵头部门,省委深改办既要抓统筹协调,也要抓政策落实。同时,省委也把深改办定位为‘参谋部’,我们首先要当好侦察兵和宣传员,更多地与经营主体面对面沟通交流,真正了解经营主体的所盼所求,宣介好自贸港的政策,才能当好省委的参谋助手。”关继荣表示。
眼下,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即将全岛封关运作的新阶段,来琼了解咨询自贸港政策的企业络绎不绝。对于经营主体和老百姓而言,海南自贸港建设究竟意味着什么?
他认为,影响体现在即期、可预期两个层面。
■ 即期影响,也就是当下可感可及、立竿见影的“获得感”。他举例,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等一系列自贸港优惠政策落地,给经营主体带来了真金白银的实惠;打造离岛免税“金字招牌”、博鳌乐城“医疗特区”和“留学海南”品牌,则让老百姓不出国也能买到或享受到更多高性价比消费品、全球优质医疗资源及高水平的国际教育。
■ 谈及可预期的影响,他表示,封关运作后,随着自贸港政策的逐步落地、自贸港开放力度逐步加大、国内外经营主体的加速集聚,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能进一步增强,经营主体和老百姓将进一步感受到自贸港建设带来的机遇。
7月23日,国新办海南自贸港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的召开,无疑进一步放大了海南自贸港的“磁吸力”。在关继荣看来,这场发布会第一次向外界系统介绍了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的进度安排和政策制度设计,揭开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的“神秘面纱”,并传递了一系列重要观点——
封关不是封岛,更不是封闭,而是更高水平的扩大开放,封关后海南与国际的联系将更加便捷;封关运作是自贸港建设的新起点,不是终点。自贸港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我们对照香港、新加坡等世界先进自贸港,都经历了几十年甚至更长的建设历程,海南自贸港建设更不能有毕其功于一役的心态,要久久为功;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干出来的,自贸港建设需要政策加持,更需要全省上下凝心聚力,埋头苦干。
封关运作准备工作启动以来,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提高思想认识、明确任务分工、强化工作机制、做好政策研究,牵头梳理封关任务、压力测试、项目建设“三张清单”,服务保障“三级调度机制”,并充分发挥“文以辅政”参谋助手作用,牵头开展一系列重大问题研究,高标准完成各项工作,有力推动封关准备工作按期保质完成。
如今,距离12月18日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正式启动还有约4个月,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全体干部更是满弓紧弦铆足了劲。“我们梳理形成了‘20+31’共51项细化工作安排,已经省委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其中20项是‘必答题’,是必须完成的任务,31项是‘附加题’,是省里自我加压提出的目标任务,目前各项工作正按部就班有序推进。”关继荣介绍。
他表示,接下来,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抓好核心政策落地,让政策红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企业效益,同时争取更多增量政策滚动出台;抓好封关试运行,通过试运行,检验软硬件适配情况,优化通关流程,及时查缺补漏,确保“正式封关”平稳有序;抓好政策宣传解读,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介,讲清政策的独特性和含金量,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来琼投资兴业;抓好风险防控,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确保海南自贸港建设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