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儿童电话手表作为家长守护孩子安全的“标配”,却成了电信诈骗分子的新目标。近日湖南长沙警方破获的一起案件显示,不法分子以借打电话为由,骗取儿童手表内的电话卡用于电诈犯罪。
近期,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走访调查发现,尽管多地已发生类似案件,但在海口,不少孩子的防范意识仍有待加强。
盗卡频发:电话卡沦为电诈工具
此类犯罪近期在全国多地出现,目标直指儿童电话手表内的电话卡:
案例一:近日,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公安局兴隆派出所成功破获一起专门针对小学生的电话卡盗窃案,该案中被盗电话卡被用于电信诈骗等犯罪活动。经查,4名犯罪嫌疑人流窜至溆浦县,在学校周边活动。他们以“手机没电联系家人”或“借用导航”等借口,向小学生“借用”电话手表,得手后迅速拆解,盗取其中的电话SIM卡。目前,4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盗窃罪已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案例二:2025年6月,宁夏原州区公安分局新区派出所成功将3名盗取电话手表SIM卡的涉案人员抓获归案。经民警深入调查,该犯罪团伙通过暗网论坛获悉“每张电话卡日收益200元”的违法勾当,自今年3月起,三人流窜市内多所小学周边,利用未成年学生防范意识薄弱的特点,先后盗取12张电话卡。这些被非法获取的SIM卡经VOIP设备转换后,成为境外电诈团伙实施跨国诈骗的重要作案工具。
案例三:2024年9月,海口有家长报案称,孩子的电话手表被路边大孩子骗走,或被人以“打紧急电话”为名借用后,归还时电话卡已被盗取。家长补卡时被告知,号码因涉诈被外地公安机关封停。据海口市公安局琼山分局反诈中心民警介绍,2024年年初至6月,琼山区已连续发生50起类似案件。警方迅速成立专案组,根据嫌疑人需快速使用盗取电话卡的特点,推断其可能藏身学校周边酒店或民宿。行动中,警方在一所学校附近酒店内成功抓获34名犯罪嫌疑人,其中成年人仅有2人,其余32人均未成年。
记者调查:孩子防范意识参差不齐
记者走访海口多处公共场所发现,不少孩子防范意识薄弱,轻易就将电话手表借出。
当天下午,记者在高兴里广场外的公共娱乐设施处看到不少儿童在玩耍,便选中一名约7岁、正戴着电话手表与他人玩耍的女孩子,谎称手机被偷,需借用其电话手表拨打报警电话。孩子毫无怀疑地摘下电话手表借给记者。记者拿着电话手表走到约2米外操作了2~3分钟后,这名孩子才过来索要电话手表。
在一小区内,记者看到三五成群的孩子正在愉快玩耍,便上前夸赞其中两名戴着电话手表的儿童手表好看,询问其品牌,并表示想给侄女买一个,能否借来看一看。两名孩子同样毫无防备地将手表展示给记者。中途,小女孩的同伴发出怀疑:“你不会想偷她手表吧?”但在记者保证不会后,她们便放下戒心,将手表摘下给记者拍照,还主动介绍手表的品牌和优点,甚至呼喊来另一位同样佩戴电话手表的孩子,让其也把手表推荐给记者。
几次借用电话手表后,记者在归还时询问孩子:“如果姐姐是骗子,把你的手表拿走或者把电话卡取走了,你怎么办呢?”孩子这才惊讶地反应过来。“爸爸妈妈说过不能借电话手表给陌生人。”通过聊天,记者了解到,孩子的家长和学校平时都给孩子做过关于诈骗的安全教育。但孩子们又提出疑问:“女孩子也会骗人吗?”“姐姐看着不像坏人啊,为什么不能借呢?”“你不是说你不会骗她手表吗?”最终,孩子们都表示:“我以后不会把手表借给陌生人了。”
不过,也有警惕性强的孩子。在红城湖公园,记者看到一位家长带着孩子纳凉,孩子在一旁玩耍,家长正在看手机。记者趁机以手机没电为由,想向孩子借电话手表打电话,孩子当即拒绝:“不行!我不认识你!”面对记者递出的手机,扎着马尾的小女孩像触电般后退,转身冲向2米外的父亲喊道:“爸爸!有人要借我手表!”父亲立即挡在孩子身前,警惕地看着记者。事后,这位父亲坦言:“从小教她三点——喊救命、跑向穿制服的人、绝不跟陌生人走。”
此外,记者发现部分孩子对财物保管意识不足。走访中,有孩子在玩耍出汗后,随手将摘下的电话手表放在公共长椅上。“戴着不舒服,就摘下来了。”五年级的张同学说。
记者了解到,儿童电话手表里的卡,一般是家长电话卡的副卡。一旦副卡被骗子用于电诈,运营商识别出副卡异常后,主卡可能会被关停,并被加入不良库。
警方提醒:筑牢防线,守护儿童信息安全
暑期来临,青少年上网时间大增,网络诈骗分子趁机活跃,不仅紧盯儿童电话手表,还在游戏、社交软件等多场景设陷阱,儿童网络安全防护刻不容缓。
反诈民警介绍,针对儿童电话手表,不法分子套路固定:线下以“手机没电”“借导航”为由接近,或线上伪装求助,利用孩子同情心博取信任;再诱导下载不明APP,套取绑定的手机号、家长身份证号等隐私;甚至编造“验证”“领福利”等理由,引诱扫描含支付链接或病毒的二维码,窃取账户信息或直接转账。
警方建议家长落实防护措施:教孩子牢记“三不原则”——不接陌生电话、不点陌生链接、不报验证码;设置“亲情号码白名单”,阻断陌生来电;定期检查手表应用,删除不明APP;设消费限额并开账单提醒,关闭免密支付,绝不告知孩子支付密码。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手表电话卡与成人卡功能一致,易被利用。家长要叮嘱孩子不轻易外借手表,不透露密码,不泄露家庭、学校等隐私。若卡被盗,立即联系运营商挂失注销并报警;号码被封,保留封号通知截图,带证件到派出所报案。
其他网络场景陷阱同样需警惕:游戏中“免费皮肤”“低价装备”多为套取家长支付信息的幌子;社交软件里“假朋友”建立信任后骗钱或发毒链接;短视频平台“点赞领红包”“抽大奖”实为套取信息或盗刷;追星时“限量周边”可能是先收预约金再逼转账的连环套。
警方特别提醒,小朋友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遇到陌生网友的诱导、不明链接和转账要求,必须第一时间告诉父母;要树立个人信息保护观念,不轻易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验证码等重要信息。家长则应多与孩子沟通网络安全知识,严格管理手机支付密码,关闭小额免密支付,给支付功能“上把锁”;同时控制孩子上网时间,鼓励他们多参加户外锻炼和现实社交,培养健康兴趣爱好,避免沉迷网络。(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许文玉 陈勇合 摄影报道)
来源:国际旅游岛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