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急救痛点,织密生命守护网——三亚中心医院急救中心开展全覆盖急救技能培训
海南
海南 > 三亚 > 正文

破解急救痛点,织密生命守护网——三亚中心医院急救中心开展全覆盖急救技能培训

当心跳骤停的黄金4分钟与三亚的碧海蓝天相遇,谁来为这片热土上的生命安全筑起防线?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急救中心用一场覆盖全域的“急救能力提升行动”给出了答案。该行动以“理论 + 实操 + 情景模拟”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全面铺开,精准破解三亚急救领域的痛点难点,为市民游客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直击痛点,瞄准三亚高频急诊

三亚作为知名滨海旅游城市,水域活动密集,溺水相关安全隐患也时常相伴;同时,急性心梗、气道梗阻等急症也时常考验着当地的急救能力。针对这些高频急救场景,三亚中心医院急救中心开展急救培训,让急救能力与城市安全需求同频共振。

1. 心肺复苏(CPR)与AED使用:把握“黄金时间”主动权

培训中模拟了呼吸心跳骤停的场景,着重训练胸外按压的深度(5-6cm)、频率(100-120 次 / 分钟)以及 AED 电极片的精准贴放。借助高仿真模拟人演练整个急救流程,每一步都严格对照国际标准,让动作形成肌肉记忆,确保在真实急救场景中,可以在“黄金时间”内高效开展施救。

2.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海姆立克急救法),分龄教学让救命技巧“一看就懂”

气道异物梗阻突发率高、致死速度快,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生理特点,培训采用分龄教学的方式,对于成人,采用 “腹部冲击法”;对于婴儿,则演示 “背部拍击 + 胸部按压”的组合技巧。 急救团队现场演示了针对儿童的标准操作,力求简洁易懂,关键时刻能救命。

3.急性心梗与休克急救:练就识别与施救双技能

在急性心梗急救训练中,医护人员依托动态心电图系统,开展心电图快速判读训练,让医护人员在10秒内就能识别出ST段弓背抬高、病理性Q波等心梗特征。

在休克分型处理上,通过静脉通路建立、血管活性药物配制等实操训练,强化医护人员对低血容量性、心源性休克的鉴别诊疗能力。

科技赋能,打造“沉浸式”培训新体验

此次急救能力提升行动打破了传统培训的刻板模式,引入多项高科技系统,打造 “沉浸式” 教学场景,让急救训练更高效、更精准。

可视化教学:使用可视喉镜及普通喉镜进行气管插管训练,这一方式显著提高了声门暴露的成功率,降低了操作失误率,让原本抽象的气管插管操作变得直观易懂,帮助医护人员快速掌握操作要点,为危急重症患者的气道管理提供了技术保障。

智能反馈系统:CPR 模拟人能够实时监测按压深度、回弹率,相关数据还能同步到教学屏幕上,让医护人员及时了解自己的操作情况,确保动作规范达标。

全域覆盖,构建分级急救网络

培训覆盖了三亚中心医院医疗集团的全部10个急救站点,进一步织密了“15分钟急救圈”。

溺水综合救治:开展从现场控水到院内循环支持的全流程演练,让医护人员熟悉每一环节。

跨站点协作:依托远程会诊系统,实现急救站点与三亚中心医院的无缝联动,提升急救效率。

此外,急救中心还受邀走进浦发银行等单位,为其员工开展“基础生命支持(BLS)”培训,推动急救知识从专业领域向社会普及,让更多人掌握救命技能。

以练为战,守护三亚安全

三亚中心医院急救中心急诊内科副主任高健敏表示:“每一次培训都是对生命的郑重承诺。通过高仿真演练和科技手段,我们致力于让每位急救人员成为随时能战斗的‘移动救命站’。”未来,急救中心将每季度开展复训,持续深化培训工作,为市民、游客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急救医疗服务,以实际行动筑牢生命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