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主任您好,我是小楠!我刚刚考上了初中,学习和身体都很好,特别感谢您那时候一直陪着我走过最难的时候……”
这是河北一洲肿瘤医院张抒雁主任最近收到的一条微信,发信人是她三年前接诊的一位髓母细胞瘤小患者。微信短短几句,却承载着一段惊心动魄的抗癌历程,也见证了质子治疗在儿童颅脑肿瘤治疗中的突破性成果。
相关研究显示,质子治疗髓母细胞瘤2年总生存率为92%,3年总生存率为89%,5年总生存率为83%。另外在《柳叶刀肿瘤学杂志》发布的一项研究中,59例接受质子+手术+化疗的髓母细胞瘤患儿,3年生存率为83%,5年生存率达80%,并且病情也没有恶化。
“儿童杀手”髓母细胞瘤,早期识别很关键
在大众认知中,癌症似乎多见于老年人。然而据国家儿童肿瘤监测中心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4年间,我国新增儿童肿瘤患者已超过15万,其中六成为实体肿瘤,发病率甚至超过白血病。在14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中,恶性肿瘤也已升至第二位,仅次于意外伤害。
其中,髓母细胞瘤是儿童颅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20%。它多在3—4岁与8—10岁两个年龄段高发,生长迅速,易沿脑脊液通路播散转移,因此被称为“儿童杀手”。
河北一洲肿瘤医院张抒雁主任介绍,髓母细胞瘤早期常表现为反复呕吐、头痛、走路不稳等神经系统症状,但这些表现极易与普通小儿疾病混淆。“不少家长误以为是消化不良、偏头痛或者用眼过度,等孩子出现脑积水、肢体乏力,甚至意识障碍时才警觉,往往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小楠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她最初出现反复呕吐和走路不稳的症状,家长起初以为是“感冒引起的胃肠反应”。直到呕吐症状加重、走路不稳等明显异常,才到医院做了头颅影像检查,最终确诊为髓母细胞瘤。此时,病灶已经发生脑脊液播散,并伴有明显并发症。
“公众应提高对儿童肿瘤早期信号的警觉性,一旦孩子出现反复呕吐、行动不稳等表现,务必尽快就医、影像学排查,不可掉以轻心。”张抒雁主任呼吁。
放疗是关键一环,质子方案为患儿“争回未来”
在髓母细胞瘤的综合治疗中,放疗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看诊时,小楠距离手术已经过去一个多月,已经错过了最佳放疗窗口。”张抒雁主任回忆道,“治疗不容延误,我们迅速组织多学科团队(MDT)会诊,以放射治疗科为主,联合病理科、影像科、儿童麻醉科等科室,制定出以质子治疗为核心的综合方案,争取在控制肿瘤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她的未来生活能力。”
目前,河北一洲肿瘤医院已建立起成熟的儿童肿瘤质子治疗路径,配备儿童专用麻醉、康复、心理支持等团队,满足不同年龄段患儿的治疗需求。如有疑问,可拨打医院儿童肿瘤质子治疗咨询热线,由专人为您解答病情评估与就诊安排。
在经过详细评估和家属充分知情同意后,小楠转入全脑全脊髓质子放疗(CSI),清除潜在的脑脊液播散灶,并针对病灶区进行加量照射,联合化疗控制播散。
质子放疗技术的优势在于,质子束具备“布拉格峰”物理特性,入射剂量低,肿瘤处释放最大能量,而其峰值后延的剂量几乎为零。这意味着在精准杀伤肿瘤的同时,可显著减少对周边正常组织,尤其是发育中脑组织的照射剂量。因此,质子治疗被认为是儿童脑瘤、脊髓肿瘤等“高敏感区域”肿瘤治疗的理想选择,有望显著降低认知障碍、听力损伤等长期副作用,为患儿保留更好的生活质量和成长潜力。
事实证明,这个治疗方案是正确的。整个疗程小楠未出现明显神经功能退化,无需镇静,保持正常饮食和生活状态,仅有脱发和短暂乏力反应。在治疗结束几个月内即重返课堂,如今已完全缓解三年半。
每逢节假日仍会给张抒雁主任发来祝福问候。张主任感慨道:“质子治疗的意义,不只是延长生命,更是守护成长。每个患儿都不该被治疗本身‘剥夺未来’,这也是我们坚持推进质子技术普及的初衷。”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