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电缆,他们用的最新工法

整治电缆,他们用的最新工法

8月4日19时许,地处青海湖畔的青藏铁路哈尔盖站被夕阳染成一片金色。在西宁电务段哈尔盖信号车间,车间主任王志坚正在组织召开班前会,当晚,他们要进行既有信号机高柱改矮柱及轨道电路新旧电缆倒替施工。

青藏铁路西格复线于2006年开通运营,受高原高寒气候以及盐碱地质等因素影响,近年来,信号电缆绝缘出现老化、防护薄弱等问题。此次施工,青藏集团公司创造性提出全路首例整区间槽道式电缆布放工法,抽调西宁电务段各车间精兵强将,组成专项整治组,对环青海湖区段哈尔盖、鸟岛等4个站及区间埋设于地下的电缆全部挖出,重新放置于由特殊材质制成的地面电缆槽内,解决以前因冻土、季节性变化造成电缆电气特性不良等问题,根治设备隐患,确保行车安全。

21时55分,“天窗”命令下达,大家快步走向作业点。安装基础、紧固螺丝、调整显示距离,很快,X4信号机成功点亮。信号机安装完毕,专项小组成员黄一博立即进行限界测量和电气特性数据测试。“X4信号机限界2613mm,距离轨面高度1050mm。”“绿灯一次侧电压218V,二次侧电压11.2V,符合标准。”他一边复述测试数据,一边将数据记录到卡片上。

X4信号机不远处,轨道电路小组正在进行新旧电缆倒替作业。职工孙志斌半蹲在箱盒旁,用套筒麻利卸下端子固定螺帽甩下旧电缆,又小心翼翼将新电缆穿入箱盒,用剥线钳拨开电缆外皮,在线芯头部做上线环固定在端子柱上。

“采用槽道式电缆布放方法后,再也不用‘掘地三尺’查找故障隐患,作业效率大大提升。”王志坚说。

与此同时,室内作业组的配线修改核对、电气特性测试也在紧张进行。青工蒋嵩山半蹲在地上,对照图纸仔细核对表格内冗长的标签名称,核对完一处,他直起身,擦去额头上密集的汗珠。

夜风徐徐,时间一分一秒过去。23时55分,全站联锁试验完毕,联锁关系100%正确,120分钟的施工顺利完成。

据悉,9月底,西宁电务段将完成管内环青海湖地段槽道式电缆布放施工,为高原铁路安全运营提供保障。(赵风斌 杨琴 刘钊)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