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三医”协同发展高效治理 海南医保基金结算医药货款省级全域直付模式被推荐
海南
海南 > 综合资讯 > 正文

促“三医”协同发展高效治理 海南医保基金结算医药货款省级全域直付模式被推荐

7月31日消息,为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海南积极建立医疗、医保、医药统一高效的政策协同、信息联通、监管联动机制,推出医保基金结算医药货款省级全域直付。该创新举措在全国率先将医保基金直接结算范围从集中带量采购的药品、耗材拓展到在省医药采购平台采购的所有药品、耗材,得到国家医保部门的肯定,并被推荐向全国范围介绍经验。

据海南省医疗保障局医疗医药服务管理处处长黄剑介绍,海南医保基金结算医药货款省级全域直付,即所有定点公立医疗机构在省医药采购平台采购的药品、医用耗材,以及定点民营医疗机构在省医药采购平台采购的集采药品、医用耗材和创新药械,全部纳入医保基金直接结算范围,有效破解医药货款拖欠问题,降低医药企业运行成本,优化全省营商环境。

具体做法上,包括发挥统收统支优势,建立垂直管理模式;搭建货款结算平台,实现快捷便利支付;建立交易信息监测制度,紧盯医药货款回款进度;即时结算与预付金协同赋能,缓解医疗机构资金压力等。

海口市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内的异地就医指引牌。记者 王康景 摄

“我们建立由省医疗保险服务中心统一支付全省医疗机构的医保费用,医疗机构只需对接省医疗保险服务中心一家经办机构即可开展全省医保费用的申报、对账和结算业务。”黄剑说,这种垂直管理模式让医药企业的医药货款从医保支付给医疗机构的月预付金中直接抵扣支付,有效破解医疗机构与医药企业不及时结清医药货款的问题。海南医保基金直接结算医药货款在文昌市进行“全口径”试点后,进一步扩大覆盖面至全省。

在具体结算上,依托海南省医保信息平台招采子系统,进一步优化医保子系统的结算功能,按照“医院下单、企业配送、医保审核、基金买单”思路,创新搭建全省统一的医药货款结算平台,将药品、耗材采购交易信息与医保结算信息互通,结算平台与财务系统互联。严控拨付时限,拨付给医药企业的医药货款,在医疗机构申报的医疗费用足额抵扣货款后的次日即拨付,有效避免医保基金流失。

自2024年12月2日海南省招采子系统启动线上拨付以来,累计为446家医药企业直接结算医药货款已有26.1亿元,企业医药货款平均回款周期从12个月大幅缩短至30天内。

在监督方式上,建立交易信息监测制度,紧盯医药货款回款进度。当医保基金与医疗机构结算的医疗费用不足以抵扣医保基金直接结算货款时,医保基金可暂停为该医疗机构直接结算,由医药企业根据购销合同相关约定,通过结算平台向医疗机构发出结算申请,医疗机构同步审核,系统自动生成对账单,双方复核无异议,医疗机构再将货款拨付至医药企业账户。医保部门对医疗机构货款支付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打通资金拨付堵点,提高医药企业回款效率。

市民走进海口一家医保定点药店购药。记者 王康景 摄

下一步,省医保部门还将在月拨付的基础上探索日拨付,提高医疗机构资金周转效率。建立预付金机制,年初给医疗机构预付一笔资金,帮助医疗机构缓解因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产生的现金流紧张问题。

“以省内一家大型三甲医院为例,其上一年度平均一个月的住院医保基金总额大约是1.04亿元。那么根据这个新政策,这家医院就能额外多拿到1.04 亿元的预付金。这笔提前到位的资金,将缓解医院因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产生的现金流紧张问题。”黄剑表示。

据悉,“海南模式”在全国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工作会上被国家医保局推荐向各省市作经验介绍,并在国家医保工作动态刊发《海南多举措推进药品医用耗材医保基金直接结算全覆盖》。(记者 王康景)

来源:南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