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绽放卧龙乡,乡村振兴谱新章  —— 河南大学高级金融学院 “卧龙寻芳” 乡村实践团赴卧龙区月季产业调研

月季绽放卧龙乡,乡村振兴谱新章 —— 河南大学高级金融学院 “卧龙寻芳” 乡村实践团赴卧龙区月季产业调研

卧龙月季:“致富花”的传承

“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南阳月季的栽培历史可追溯至汉代,素有“花中皇后”美誉。作为中国月季的重要原产地之一,南阳市卧龙区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月季产业,形成了集种植、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让这朵"花中皇后"绽放出乡村振兴的绚丽光彩。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月季产业已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金色名片”。作为南阳市的市花,月季不仅装点着城市的大街小巷,更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2025年7月,河南大学高级金融学院“卧龙寻芳”乡村实践团奔赴南阳卧龙区,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参与体验等方式,全方位感受月季产业活力,深入探究月季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方向,为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年智慧。谱写月季产业新时代的华彩篇章。

华冠月季产业园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践行青年学子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团队奔赴南阳月季种植园,以“青春赋能乡村,实践筑梦月季”为主题,牢抓“实践”这一关键词,开展活动。

实践团首站走入华冠月季种植园,,团队成员深入田间地头,学习月季种植技术,感受“花中皇后”的独特魅力。在专业花农的带领与讲解下,队员们首先对月季的花期和生长条件等基本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参观了正在培育中的不同种类月季的花型花色。

作为一家规模较大的月季初级产品种植产业园,在繁育方面,华冠月季种植园以其科学成熟的月季规模化种植技术,包括智能温室大棚以及分区灌溉技术,对不同品种类别的月季培育都有独到见解;在月季品种研究领域,园区嫁接技术成熟,培育了大批嫁接品质,不仅显著提升了开花质量,也在良种与切花市场上获得了广泛欢迎,近年较为出圈的树状家养盆栽月季也是华冠月季种植园的招牌产品之一。

在育苗大棚,成员们围观了花衣的嫁接操作:选取蔷薇作为砧木,将月季接穗削成楔形嵌入,用塑料膜紧密缠绕。啬薇根系发达,嫁接后月季抗病性强、开花更多。如今讲究科学种植—土壤酸碱度要控制在 6.0-6.5,花期要精准控水,病虫害防治用生物农药,既环保又保产。从“卡罗拉”等经典切花品种到”树状月季”等造型品种,从扦插育苗的温度控制到花期调控的光照管理,实践团成员们边听边记,深刻体会到“一株好月季,背后是十项硬技术”。看似普通的月季,藏着农业科技的大学间,这正是特色产业扎根土地的底气。

宛北月季种植合作社

告别华冠种植园,实践团来到宛北月季种植合作社。刚进园区,便见数十名农户正在修剪花枝,远处货车正装载着打包好的月季苗,准备发往全国各地。合作社采用“统一战线”模式—农户出地出工,合作社出技术、找市场,大家抱团把“小花”做成了“大产业”。

除了与华冠种植园科技含量浓厚的种植区域外,在合作社的景观示范区,成员们见识了月季的“人造景观魔力”,这也是合作社的主营业务所在:用藤本月季打造的花墙、花廊绵延百米,用丰花月季拼出的党徽鲜艳夺目,还有月季盆栽组成的立体花坛。这些景观订单不仅来自市政绿化,还承接景区、酒店的定制,单这一项给合作社增收千万余元。

团队成员通过对合作社负责任的采访也了解到个体种植与合作社的利益联结内在关系,农户负责按标准种植,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既避兔了“散户跟风种、丰收贱卖愁”的困境,也保障了月季种植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在确保质量的同时不断拔高集体与个体利益。加入合作社后,农户年均增收2~3万元,即为农民大量流出外出打工提供了解决方案,也显著提高了农民的致富能力,提升了生活水平,如今该合作社已辐射周边农户种植规模达 3000余亩,年销售额突破 5000万元,真正实现了“一花富一方”。

中国月季博览园

7月13号下午,实践团走进中国月季博览园。这座占地500亩的“月季王国”,不仅有全球3000余种月季组成的景观带,更藏着月季产业的“跨界秘密”。

漫步园区,成员们先被“四季花海”景观震撼:春季的“郁金香+月季”组合、夏季的“月季迷宫”、秋季的“树状月季方阵”,此外,更有以月季为主题打造的游乐设施和拍照打卡点,这些都成就了它全年吸引游客超百万人次

在月季生活馆,则展现了另一番景象:包装精美的鲜花饼散发着甜香,瓶装的玫瑰精油清澈透亮,月季护手霜、花瓣面膜等美妆产品整齐陈列。“一朵月季,全身是宝。”新鲜花瓣做鲜花饼,每亩能产 2000斤花瓣,加工后附加值翻 3倍;盛开期后的花朵提炼精油,1吨鲜花能出3公斤精油,市场价每公斤超万元。从鲜切花到食品、美妆,月季产业链的延伸让成员们看到了“美丽经济”的更多可能。从看风景到带产品,月季产业把颜值变成了价值,这才是融合发展的魅力。

卧龙区林业中心座谈会

7月14日下午,在卧龙区林业中心开展了一场月季产业发展交流座谈会,河南大学高级金融的实践团队与区林业中心负责人、合作社代表、种植大户围坐一堂,共忆发展历程,共探瓶颈突破。

座谈会上,区林业中心主任介绍,南阳月季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微型改革开放史:80年代初是“房顶种植,摆摊售卖”;90年代搞起“基地种植”;2000年后借力电商“卖向全国”。随后也全面介绍了月季产业的现状与未来规划,南阳作为占全中国月季产量百分之八十的地区,卧龙区功不可没,这里不仅形成了成熟的产业团队,也储藏着农民的宝贵经验与智慧,拥有多项国家专利技术,发展潜力十分巨大,月季产业也已然成为推动区域经济与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现在正往“品牌化、深加工”转型。但目前仍面临品种同质化严重、深加工技术薄弱、品牌影响力不足等难题。

接着,团队成员就月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与品牌建设提出见解与建议。团队成员庞婉颖提出:“可以打造“卧龙月季”区域公共品牌,通过文旅节、直播带货扩大影响力;鼓励产品创新升级,打通中药文化IP,月季入药,提高卧龙月季产品知名度;面对同质化问题,可以进行月季种植品种区块细致划分,避免过度竞争。”这些建议得到了在场人员的认可。主任表示,大学生带来的新视角,正是需要的破局思路。产业振兴离不开青年智慧,也期待这些建议能落地生根。

此次座谈会不仅加深了团队成员对月季产业的了解,更激发了他们为区域产业发展贡献力量的热情。成员们期待在未来,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问题紧密结合,共同书写月季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现在正往“品牌化、深加工”转型。但目前仍面临品种同质化严重、深加工技术薄弱、品牌影响力不足等难题。

青春寄语:花开沃野,筑梦未来

“用脚步丈量土地,以专业反哺乡村。”本次实践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一朵月季背后是无数农户的辛勤耕耘,更是乡村振兴的缩影。月季这朵"致富花"正焕发出新的生机。它不仅是美丽的象征,更是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乡村发展的特色产业。从传统的种植销售,到如今的品种研发、精深加工、文化创意,月季产业链不断延伸,价值持续提升。从田间到实验室,从传统种植到数字营销,月季产业的每一步突破都凝聚着科技与人文的双重力量。

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思考,实践团即将返回校园。但他们与月季、与乡村的故事才刚刚开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支年轻的队伍必将成为推动月季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让青春之花在广袤田野上绚丽绽放。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