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白沙黎族自治县召开“‘营’在白沙,优无止境”营商环境专场新闻发布会。会上,白沙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营商环境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奕健介绍,全县的营商环境实现了从“表层优化”向“深度变革”的跨越,为该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新动能。
厚植开放沃土,让市场环境“活”起来
聚焦打造更有活力、更开放的市场环境,该县做足了功课。
第一,重点培育和壮大经营主体。破除各类不合理的市场准入限制,保障企业顺利开展经营。2024年以来,全县新增经营主体达到1805户。大力培育优质企业,新增认定16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和海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实现种子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双“零”突破。
第二,大力推广“机器管招投标”。出台了工程领域招标投标项目投诉接收、转办、反馈机制,实现闭环管理。2024年以来,已有30个项目通过“机器管招投标”系统顺利完成招标,总交易金额6.67亿元,有效节约财政资金2200万元,“阳光交易”成为常态。
第三,当好服务企业的“贴心人”。建立县领导挂钩包联机制,县四套班子领导带头深入企业,开展高质量发展大调研大服务专项行动,收集企业诉求139个,办结率高达97.8%。还注重长效机制建设,出台《白沙产业孵化园优惠政策实施细则》等9项政策,总结了8个服务企业的好做法,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和借鉴经验。同时,创新服务形式,全县开展了近300次“我陪群众走流程”体验活动、举办13期“茶乡有约·助企纾困”交流会,解决了127个企业和群众诉求,让企业感受“保姆式”服务。
第四,日常监管为企业“留足空间”。面对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推行“审管法信”闭环联动工作机制,探索“综合查一次”模式,实行“亮码检查”。2024年,上门检查次数减少了近200次,降幅达60%,有效减少了对企业的“折腾”。
“放管服”改革攻坚,让政务环境“快”起来
该县采取四项举措,提高政务服务效能,让企业和群众办事体验感更好。
第一项举措是谋划重点工作“路线图”。严格对标省级优化营商环境标准和要求,制定了《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围绕市场、政务、法治、要素保障、人文生态这五大关键环境领域,提出了40条举措,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全力冲刺一流营商环境。
第二项举措是审批效能跑出“加速度”。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累计划转639项行政审批事项,同时,整合政务服务资源,将全县分散的287个事项集中到政务大厅“一窗受理”,有效解决了群众办事“多头跑”的问题。目前全县受理办结事项超过19.2万件,群众“好差评”满意度达到了100%!
第三项举措是办好群众企业“心头事”。“高效办成一件事”是国务院部署的重点任务,该县已上线三批33个主题事项,累计办件量已突破1万件。值得一提的是,在海南省人民医院白沙分院,设立了全省首个“残疾人服务一件事”集成化办理综合窗口。将办事窗口前移、审核前置、服务前倾,主动帮办代办1025件办件,有效解决了特殊人群“办证难”的问题。
第四项举措是按下工程建设审批“加速键”。探索推出一系列全省领先甚至首创的改革举措,比如“十证联发”“交地即交证”“竣工即交证”“一果多用”“临街备案制”等,这些措施有效压缩了工程项目审批和建设的周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我们首创的“十证联发”模式,将审批环节极简并联,审批时限压缩了97%以上,为项目快速落地开工提供了强力支撑。
法治保障护航,让发展环境“稳”起来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该县重点抓三件事,让企业在白沙“安心扎根、放手发展”。
第一件事:让执法更规范、更有温度。坚持“首违不罚、轻微免罚”的原则,出台了《白沙黎族自治县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清单(2024年版)》《综合行政执法协作配合工作机制》,有效规范涉企执法行为,提升执法监督效能,让执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第二件事:给涉企案件开“绿色通道”。成立行政复议调解委员会,遇到涉企执法纠纷,对涉企疑难案件采取听证、听取意见等方式解决争议。2024年以来,直接为企业避免了581.54万元的损失,不少企业说“这种调解方式,省了不少心”。
第三件事:用司法力量为企业“护航”。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严打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办结42件案件,帮企业挽回损失143.91万元。同时,在法院开通了“商事纠纷速裁通道”,有效压缩案件平均审理时间,2024年以来,审结涉企案件1353件,涉案金额高达2.97亿元,有效保障企业权益。
创新要素供给,让发展动能“强”起来
企业要发展,土地、资金、人才是关键,该县在这三方面做足“加法”。
一是让土地“活”起来。开展批而未供、闲置土地专项清理,盘活了1681.5亩存量用地,推行标准地+承诺制供应模式,企业在拿地前就知道要“达到什么样的投资标准”,优先保障重点产业项目需求。此外,创新了“小宗商业用地出让”模式,获省级认可并推广。
二是资金“流”得畅。搭建了政银企常态化对接平台,2024年以来,帮助452家企业获贷5.42亿元;引导企业使用智慧金融平台,新增注册经营主体182家,放贷4143.58万元。同时,创新设立房建项目“融资白名单”,帮助两个项目融资4300万元,解了燃眉之急。
三是人才“留”得住。积极打造人才服务阵地,出台《白沙县人才礼遇卡实施办法》,为各类人才提供“医、食、住、行、游、学”全方位服务,真正让大家“工作在白沙,生活在白沙,安心在白沙”。
来源:国际旅游岛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