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卫民大中医  大爱无疆 —— 记周贤良的温暖人生

医者仁心,卫民大中医 大爱无疆 —— 记周贤良的温暖人生

在皖东丘陵的晨雾里,总能看见一个骑着电动车的身影穿梭在村落间。车筐里装着泛黄的医书、磨得发亮的脉枕,还有给孤寡老人带的降压药 —— 这是周贤良行医的日常,也是他用三十载光阴写就的 “仁心答卷”。

周贤良与中医的缘分,始于祖父那间飘着艾草香的老药铺。幼时的他总趴在柜台上,看祖父用毛笔在处方笺上写下工整的药名,听老人念叨 “医者当以仁心为药引”。祖父去世后,留下一整箱手写医案和 “凡求医者,不问贫富” 的家训。为读懂那些蝇头小楷,他在油灯下对照字典逐字批注,把《本草纲目》抄得卷边;为掌握针灸技法,他先在自己手臂上练习进针,直到能精准找到每个穴位。三年间,他记满 12 本笔记,最终将祖父的诊疗经验与现代中医理论融会贯通,在村口开起了小小的卫生室。

9539a5c5e15a039b63fc373ae947f38.jpg

“周大夫的诊室永远亮着灯”,这是乡亲们对他的共识。无论深更半夜还是雨雪天气,只要有人求助,他总会立刻背上药箱出发。有位独居的张奶奶患风湿多年,他坚持每周上门针灸,不仅分文不取,还自掏腰包买理疗仪;留守儿童小林反复咳嗽,他不仅免费诊治,还特意研究出适合孩子口味的药膳方子。二十多年来,他的诊室抽屉里攒着厚厚一沓 “欠条”,却从没想过要收回 —— 在他看来,“能看着乡亲们健健康康的,比啥都值”。

村子后山的土路曾是乡亲们的 “心病”。每到雨季,泥泞的路面让孩子上学要绕行两公里,老人看病更是难上加难。周贤良看在眼里,主动牵头修路。他不仅拿出自己的积蓄,还骑着电动车跑遍周边村镇募集资金,带着村民们一筐筐搬石头、铺砂石。整整三个月,他晒得黝黑,手上磨出了厚茧,却硬是把两公里土路修成了平整的石子路。通车那天,孩子们在新路上奔跑的笑声,成了他听过最动人的声音。

随着互联网普及,周贤良又有了新想法。去年春天,他在晚辈帮助下开起 “卫民大中医” 直播账号。镜头前,他用带着乡音的普通话讲解四季养生,教大家识别身边的草药,演示简单的推拿手法。有次讲 “高血压调理”,他特意请村里的老人当 “模特”,现场演示穴位按摩,直播间在线人数一下子涨到五千多。如今,他的直播成了乡亲们的 “健康课堂”,不少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会准时收看,再把学到的知识转告家里老人。

日子越过越红火,周贤良的牵挂却从未减少。他给村里的孤寡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定期上门体检;看到家境困难的孩子面临辍学,他主动联系学校,承担起三个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有人劝他多为自己打算,他总是笑着说:“祖父说过,本事是用来帮人的。能帮一个是一个。”

如今,周贤良的诊室里挂着乡亲们送的锦旗,“仁心济世” 四个字在阳光下格外鲜亮。从传承祖父医术的少年,到守护一方健康的医者,他用行动诠释着 “大医精诚” 的含义 —— 所谓良医,不仅能治愈病痛,更能用温暖点亮无数人的生活。而这份温暖,正像他修的那条路、开的那场直播,在时光里慢慢延伸,惠及更多人。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