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视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普遍问题,高度近视(通常指600度以上)患者的视力矫正需求更为迫切。不少高度近视患者深受框架眼镜困扰,希望通过手术“摘镜”,但又担心手术风险、术后效果及长期稳定性。那么,高度近视患者应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手术方式?“摘镜”真的比戴眼镜更麻烦吗?今天就请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屈光手术科周继红主任为大家详细解析高度近视手术,帮助大家做出更科学的决策。
高度近视患者选择近视手术应更加谨慎
毋庸置疑,高度近视患者在选择近视手术时应更加谨慎。周继红主任介绍:高度近视通常指近视度数超过600度,或眼轴长度超过26mm。此时,高度近视患者的眼球结构已经发生改变,如视网膜变薄、玻璃体液化等,增加了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等并发症的风险。由于高度近视患者的角膜厚度、眼轴长度、眼底状况等与普通近视患者不同,手术方案的选择需要更加个性化,以确保安全性和长期效果。
高度近视的手术选择
目前主流的近视手术方式主要分为两种:激光类近视手术和ICL晶体植入术。
角膜激光手术(如LASIK、全飞秒SMILE)通过切削角膜组织改变曲率来矫正视力,其安全性建立在保留足够角膜厚度的基础上。一般而言,正常角膜厚度在530μm(微米)左右,近视度数越高,所需切削的角膜组织越多,如果高度近视患者本身角膜厚度不太够,尤其对于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想要进行激光近视手术,那么角膜往往“不堪重负”。
激光手术示意
晶体植入术就像是给眼睛植入一枚量身定制的“超薄隐形眼镜”,无需切削角膜,却能改变眼内屈光状态。手术时,医生会在角膜边缘制作一个约3mm的微小切口,将折叠好的晶体轻柔地植入眼内,然后调整晶体位置,使其处在睫状沟内(虹膜之后、自然晶体之前)。ICL可矫正≥50度、≤1800度的近视和≤600度的散光,晶体植入手术不受角膜厚度限制,尤其适合高度近视或角膜条件不佳的患者。
晶体植入术示意
高度近视“摘镜”会更麻烦吗?
周继红主任介绍,许多高度近视患者担心手术复杂、恢复慢或效果不稳定,但实际上,只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术后视觉质量往往优于戴镜。
近视手术术前检查项目多达20余项,包含屈光度检查,眼压、眼底检查(高度近视患者往往已经发展为豹纹状眼底),测量角膜横径、厚度以及眼轴长度等、角膜曲率和角膜地形图等,如果选择晶体植入类近视手术,则还需要增加眼内结构专项检查(如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周密的术前检查是保障患者在术后能够拥有良好视力的第一步,也是保证手术安全准确的基础。
周继红主任强调,对于患者是否可行手术以及该如何选择手术方式,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和需求,在尊重患者意愿的前提下,结合患者用眼需求和眼部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无论哪种近视手术术式,没有高低之分,只有适合患者的才是最好的。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