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新农村建设中心乡村振兴研究院在通辽市召开会议

全国新农村建设中心乡村振兴研究院在通辽市召开会议

全国新农村建设中心乡村振兴研究院与全国新农村建设中心科技创新研究院于2025年7月20日在通辽市召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工作会议。

全国新农村建设中心乡村振兴研究院顾问、全国新农村建设中心科技创新研究院荣誉院长姜东海主持会议,并要求加强科技创新,促进乡村振兴、零碳产业及EOD项目建设,推进水利、文教卫生及城市更新发展等方面工作落实。

全国新农村建设中心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陈志国提出高标准农田建设遵循“一平、两通、三提升”的基本标准,即:田块平整,通水通路,地力、产量、效益提升。“一平两通”,是从工程设施上明确高标准农田的基本要求;“三提升”是从目标导向上来讲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提升耕地地力、提高粮食产能、促进农民增收。 强调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坚持数量、质量、生态相统一,统筹开展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具体化,指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为减轻或消除主要限制性因素、全面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而开展的田块整治、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农田输配电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土壤改良、障碍土层消除、土壤培肥等农田地力提升活动,并在管理要求方面也提出了具体规定。将建设重点放在田内,新建项目优先开展田块整治、田间灌排体系、田间道路和电力设施配套等基础建设,着力提高农田保水保土保肥能力、抵御旱涝灾害能力、机械化耕作便捷水平;改造提升项目,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补齐田间设施短板弱项。

全国新农村建设中心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孙洋倡导要积极实施科技创新赋能攻坚行动,科技创新工作提速、提质,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赋能攻坚行动以“标志性工程”为抓手。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相关工作纳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布局,合力实施科技创新赋能攻坚行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作为实现从科学到应用的关键环节。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会议还讨论了其他事项。

全国新农村建设中心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成,副院长李必,全国新农村建设中心科技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曹淑丽,副院长鞠广才参加了工作会议。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