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七起为民办实事正面典型案例的通报
自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全县各级党组织始终践行“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理念,紧盯企业、群众反映集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创新举措、精准发力,集中攻坚化解一批关乎民生福祉、企业发展的实际问题,真正把温暖送到群众心窝里,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为树立标杆、凝聚力量,现对一批解民忧、纾企困的典型案例予以通报表扬,供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学习借鉴。
一、构建“电商助农”模式,守护果农“钱袋子”
为摆脱芒果滞销困境,昌江电商保营村服务站主动作为,创新“线上平台+线下对接”双渠道助农模式,全力帮助果农纾困解难。村党组织充分发挥村级电商枢纽作用,第一时间对接海南乡村振兴网平台,上线滞销芒果销售专区,通过“产地直供”模式减少中间环节,实现优质芒果直达消费者。同时积极联系省内农业经理人、电商平台及爱心企业,3天内促成1500箱订单,累计销售芒果超4000斤。这一创新举措既有效解决了果农销售难题,又探索出一条“电商赋能+产销对接”助农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二、创新“爱心托管”服务,破解儿童假期看护难题
针对儿童假期看护难问题,团县委坚持问题导向,打造“全域覆盖+精准服务”托管体系。在充分调研群众需求基础上,采取“固定+机动”布点模式,依托8个乡镇场地资源开设“爱心托管站”,同时在人口聚集区布设2个“团团带娃”托管点,构建起覆盖城乡的10个托管服务阵地。创新实施“三化”服务机制,一是课程设置多元化,开设安全教育、劳动实践等特色课程;二是运营管理动态化,分4期滚动开班,家长可灵活选择;三是服务对象精准化,优先保障城乡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首期组织31名志愿者为330余名适龄少年儿童提供服务,切实解决了昌江县城乡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及新就业群体子女等特殊群体学生暑期“看护难”实际问题。
三、聚力“保交楼”攻坚,筑牢群众“安居梦”
针对“山海黎巷”项目停工问题,县委政法委牵头成立工作专班,将112套商品住宅纳入重点任务清单,采取一个项目、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三个一”工作法,建成“预警—沟通—稳控”全链条防控体系,组织住建、法院等部门协同发力,并协调省二中院压缩审批时间,确保问题能够及时化解。同时,相关指导组主动下沉一线、直面群众关切,通过公示资金到账凭证、通报工程进度等“看得见的进展”,彻底消除业主“钱不到位、工程烂尾”顾虑。项目复工后,相关部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预计8月中旬如期交付相关楼盘。县委政法委等部门通过“制度保障+资金监管+过程透明”系统举措,有效解决了交楼难题,为全县房地产领域风险防控提供借鉴经验。
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筑牢基层健康防线
为切实提升乡村居民健康水平,县医疗集团联合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派驻医疗团队,创新开展“健康昌江”下乡义诊活动。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已组织30位来自综合内科、神经医学科等10个科室的专家,深入海尾镇开展全方位医疗服务。通过“精准分诊+个性诊疗”模式,护理人员高效完成血压、血糖检测及分流引导;医疗专家团队提供针对性诊疗服务,为老年患者重点讲解医嘱要点,为慢性病患者制定个性化用药方案,为健康人群普及预防保健知识。“专家下沉+资源下沉+技术下沉”组合拳,既解决了群众就医难题,又探索出“县乡村”三级医疗协同发展新路径,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从“输血”到“造血”的功能转变。
五、推行电子证照应用,打造“无纸化”政务服务新生态
为破解群众办事材料多、反复提交等难题,县营商环境建设局推进电子证照归集应用工作,全力打造“无纸化”政务服务新生态。构建“一库归集、多方共享”证照管理体系,打通12个部门数据壁垒,实现67类高频证照全量电子化,覆盖经营许可、社会救助等民生高频领域,通过证照同步生成,纸质证照与电子证照“双胞胎”式同步签发、同步更新;数据同步归集,存量证照全面电子化转换,增量证照实时归集入库;应用同步推进,在餐饮、医疗等重点领域率先实现“手机亮证、一码通行”等方式,推动政务服务从“线下办”向“指尖办”全面升级。县营商环境局依托“制度创新+技术赋能”双轮驱动,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服务目标,切实为群众办事减负增效。
六、聚力饮水安全攻坚,筑牢民生保障“生命线”
为切实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县水务局主动担当作为,坚持“民生优先、主动攻坚”,面对村镇集中供水工程EPC+O整体资金未闭合难题,科学研判、排序推进,率先启动中心水厂取水及净水工程(投资2.1亿元)。将该子项目列为头号民生任务,指派专人跟踪监管,严把质量、进度、安全三关;针对部分施工段滞后,主动对接施工单位,及时协调解决建材运输、用工短缺等问题,确保工程提速提效。目前,项目一期总体进度达40%,清水池等关键设施主体已完工。项目建成后,将惠及17万群众,供水条件将得到显著提升,为全县农村饮水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七、创新警务服务模式,筑牢群众“平安防线”
县公安局聚焦群众安全需求,创新构建“三见警”警务服务体系。开设24小时警务服务热线,对群众报警求助做到“即接即办”,确保群众诉求第一时间响应;推行“巡逻+服务”模式,组建党员治安巡逻队,采取“车巡+步巡”相结合方式,帮助解决急难愁盼问题119起;强化源头治理,深入社区、学校等重点场所开展安全检查111次,及时消除隐患。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摩托车“报废难”,主动协调车管所、回收企业开展“上门回收”服务,现场办理报废手续,14辆报废摩托车实现“一次不用跑”处置。深化行政审批改革,编制出入境服务等2本标准化操作手册,绘制“一看就懂”办事流程图。强化重点单位安全指导,为36家酒店、学校等重点场所提供公共安全视频系统“一对一”备案指导服务,消除安防盲区12处。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让群众真切感受到“警察就在身边、安全就在眼前”的民生温度。
县委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学习教育工作专班
2025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