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与疾病的漫长征途中,癌症始终是一个沉重而严峻的挑战。其中,肺癌以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稳居全球癌症谱的“头号杀手”位置,给无数家庭带来了阴霾。它如同一个潜伏在肺叶深处的“隐形刺客”,悄无声息地侵蚀着健康的肌体,直到某个时刻,其破坏力才可能被察觉。面对这样一位凶猛的对手,医学界从未停止探索更有效、更精准的武器。而在放射治疗领域,一种被誉为“光束刀”的先进技术——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 C),正以其独特的优势,为肺癌患者点亮了新的希望之光。
要理解TOMO C为何重要,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它所针对的敌人——肺癌。肺癌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常与长期暴露于致癌物质有关,其中最著名也最普遍的元凶便是烟草烟雾。然而,空气污染、职业暴露(如石棉、氡气)、遗传因素以及慢性肺部疾病等,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肺癌之所以被称为“隐形刺客”,一方面是因为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或被误认为是其他常见呼吸道疾病(如咳嗽、咳痰、胸痛、气短),导致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进入中晚期;另一方面,肺癌细胞具有强大的侵袭性和转移能力,容易通过淋巴系统或血液循环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使得治疗变得异常棘手。肺癌的治疗方案通常是个体化的,需要根据患者的病理类型(如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分期(肿瘤大小、是否侵犯周围组织、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是否有远处转移)、患者整体健康状况以及个人意愿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肺癌或存在远处转移的晚期肺癌患者,放射治疗往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有时甚至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传统的放射治疗,如二维或三维适形放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杀伤肿瘤细胞,但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它们如同“霰弹枪”般发射射线,在覆盖肿瘤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也会损伤肿瘤周围大量健康的肺组织、食管、心脏甚至脊髓等重要器官,导致放射性肺炎、食管炎、心脏损伤等并发症风险增加,限制了放疗剂量的提升和疗效的发挥。如何像“狙击手”一样,精准地瞄准肿瘤,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成为了放射治疗领域持续追求的目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therapy,简称TOMO C)应运而生。它并非凭空而来,而是融合了螺旋CT扫描和直线加速器技术的精华,创造性地将“扫描”与“治疗”两大功能集成于同一台设备之中。
TOMO C则更像一个灵活的“手术刀”。它的核心部件是一个可以360度旋转的机架,机架上不仅安装了能产生高能X射线的直线加速器,还集成了一台CT扫描仪。这个CT扫描仪的作用至关重要。在每次治疗前,治疗床会将患者送入扫描区域,TOMO C先进行一次快速的CT扫描,就像给患者肺部拍一张“实时快照”,精确地定位肿瘤的位置、大小、形状以及周围重要器官的分布。这确保了每次治疗开始时,机器“看到”的靶区与计划设计时完全一致,大大提高了治疗的准确性,减少了因患者呼吸、体位微小变动等带来的误差。紧接着,无需患者移动,治疗过程即刻开始。直线加速器会发射出一条扇形的高能X射线束,但这束射线并非“一枪打过去”。它会被设备内部的一个特殊装置——多叶准直器(MLC)——分割成上千条极其细小的“子束流”(或称为“射线束叶”)。与此同时,机架在旋转的同时,治疗床也在匀速地向前移动,使得这束扇形射线如同螺旋一样,层层环绕、穿透患者身体,逐渐覆盖整个肿瘤区域。
TOMO C的出现,是放射治疗领域一次意义深远的革新,它将精准医疗的理念推向了新的高度。TOMO C这把灵活的“手术刀”,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实力,为患者们开辟出一条更加光明、更加充满希望的康复之路。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