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践初心,援疆育人谱新篇。近日,赣东学院校长刘云海率队远赴新疆阿克陶县,深入“玉茗青禾兴疆行”社会实践团队一线,通过实地走访、专题授课、文化交流等形式,为青年学子讲授沉浸式思政课,推动暑期大思政社会实践活动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以教育帮扶实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深学细悟共同体理念,汲取民族团结磅礴伟力
7月15日,在阿克陶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览馆,刘云海校长与实践队师生共同追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脉络。从古代丝绸之路的文明互鉴到新时代援疆工作的丰硕成果,从柯尔克孜族刺绣的精美纹样到多民族共居社区的和谐图景,师生们在珍贵史料与实物展品中深刻感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厚重底蕴。刘云海强调:“青年一代要做民族团结的忠实践行者,既要当好历史成果的守护者,更要成为未来发展的建设者,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思政课堂扎根实践热土,四点期望锚定青春航向
在阿克陶县江西援疆前方指挥部,刘云海结合江西对口支援阿克陶县的生动实践,为师生讲授专题思政课。他以援疆干部“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故事为切入点,系统阐释新时代援疆工作的战略意义:“从赣鄱大地到帕米尔高原,江西援疆人用实干诠释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内涵。新时代青年要把个人成长坐标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服务西部中书写人生华章。”
针对青年学子成长成才,刘云海提出“四者”期望:做民族文化的传承者,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做群众情感的联络者,在志愿服务中厚植为民情怀;做创新实践的开拓者,以专业所长赋能地方发展;做边疆稳定的守护者,自觉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这四点要求被实践队员亲切称为“青春成长四维坐标”。
非遗架起文化桥梁,直播赋能乡村振兴
7月16日上午,阿克陶镇学校的非遗体验课堂上,刘云海与各族儿童共同制作南丰傩舞面具、绘制江西漆扇。他详细讲解傩舞"驱邪纳福"的文化寓意,亲手示范传统纹样的勾勒技法,鼓励孩子们将新疆民族图案与赣鄱非遗元素创新融合。“每一件非遗作品都是活着的历史”,刘云海寄语师生,“要让文化互鉴成为增进民族情感的金钥匙,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
同日下午,实践队员在西域阿克猫电商企业开展直播兴疆活动,将阿克陶县的干果、手工艺品推向全国。刘云海仔细询问直播策划、流量运营等专业细节,对团队“直播+电商+乡村振兴”的实践模式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青年学子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用数字技术激活边疆特色产业,让共同富裕的阳光照亮帕米尔高原。”
此次新疆之行,不仅为赣东学院深化校地合作、推进实践育人提供了新思路,更彰显了高等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主动担当。实践队员纷纷表示,将牢记“为祖国分忧、为新疆奉献、为江西争光、为人生添彩”的铿锵誓言,以青春之力浇灌民族团结之花,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赣东学院“玉茗青禾兴疆行”社会实践队供稿)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