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精神,江西科技学院“瓷脉薪传・剧语先锋社”于暑期奔赴“瓷都”景德镇开展“文化赣鄱行”大思政实践活动。此次实践以“解码陶瓷韵律,守护文化根脉”为主题,团队深入传统作坊等实地进行调研、访谈交流与沉浸式体验,深入挖掘陶瓷文化的深厚底蕴,探索新时代青年在文化传承中的责任与担当。
在实地调研中,景德镇的每一处窑址、每一件瓷器都在诉说着文化传承的迫切性——如何让古老的陶瓷技艺在当代焕发新生?如何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真正触摸到瓷文化的根脉?带着这些思考,团队专程拜访了非遗传承人肖天生先生。在访谈过程中,肖先生特别强调,“瓷文化传播要从娃娃抓起!用孩子们喜爱的儿童剧形式演绎陶瓷故事就是最好的传承密码。”这番深入浅出的讲解,让队员们深受触动,并且更为坚定创新传播陶瓷文化的想法。也许,新生代孩子们在泥火交融中能够更好地领悟瓷魂,景德镇文化的火种也会在一代代掌心中永恒存在!
此外,为了更完整地触摸陶瓷文化的脉络,还需关注古陶瓷的“重生”——即对残损古瓷的修复与活化。团队为此探访了古陶瓷修复大师罗国新的工作室。罗大师告诉队员们,每一片碎瓷不仅仅是历史的碎片,更是他的老师。“器物无语,却能对话”,他以虔诚之心对待每一片瓷片,用双手让残缺的器物得以复原,这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修复过程不仅是高超的技艺,更是“留住景德镇的根与魂”的最好诠释
从修复古瓷触摸历史的温度,到亲手制陶感受创作的肌理,队员们对陶瓷文化的理解,在实践中愈发立体。专业陶艺工坊里,队员们撸起袖子,开启了一场“沉浸式”制陶初体验。他们双手沾满瓷泥,看似简单的拉坯,陶泥却不听使唤。有时稍用力不均坯体就变形,又或调釉时比例稍有偏差,烧制后问题频出。然而,正是这一次次失败,队员们逐渐掌握了塑形力度,读懂了釉色。终于,当队员们捧起凝结汗水的不完美陶杯时,这份喜悦难以言表。这沾满瓷粉的双手不仅学会了塑形调釉,更体会到毫厘之差定成败的工匠精神,以及 “化土为器” 的艰辛与智慧。
本次实践调研行动为队员们带来了一次深刻的文化洗礼,大家纷纷表示,青年一代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中坚力量,肩负着让古老文明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的时代使命。队员们将把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深度融入创作与传播全过程,以青春视角解码陶瓷文化基因,用年轻化表达讲好中国陶瓷故事,在创造性转化中激活传统,在创新性发展中赋予陶瓷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李佳轩)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