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梓潼:留住乡愁拥抱未来 一座千年古县的“逆袭密码”

四川梓潼:留住乡愁拥抱未来 一座千年古县的“逆袭密码”

在四川盆地北部边缘,一座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古城正在上演新时代的“变形记”。梓潼,隶属于四川省绵阳市,自古有“五谷皆宜之乡,林蚕丰茂之里”的美称,因“东倚梓林,西枕潼水”而得名。孕育了丰富多元的秦汉文化、三国文化、汉唐文化、文昌文化、红色文化和以国医圣手蒲辅周为代表的中医文化。有七曲山大庙、长卿山李业阙、卧龙山千佛岩石窟三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4年,梓潼县地区生产总值(GDP)为225.17亿元。梓潼,从脱贫攻坚主战场到乡村振兴示范区,从传统农业县到新兴工业城,梓潼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令人惊叹的跨越式发展。近日,记者深入走访梓潼城乡,探寻这座县城高质量发展的“逆袭密码”。

5ec3e98ed83e4eecb504674e76e78846~tplv-tt-origin-web_gif.jpeg

产业转型:从“输血”到“造血”的突围之路

在梓潼经开区,记者看到了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五年前还是一片农田的区域,如今已入驻企业47家,其中规上企业达21家。

"选择梓潼,我们看中的不仅是政策优惠,更重要的是完整的产业链配套。"科伦药业梓潼基地负责人指着正在调试的智能化生产线说。据悉,该企业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将超15亿元,可带动当地600余人就业。

而在许州镇万亩蜜柚基地,记者见到了正在直播带货的“新农人”张女生。她告诉记者:“通过电商平台,我们的蜜柚现在能卖到每斤8元,是传统收购价的3倍。”据统计,梓潼农产品电商销售额已连续三年保持40%以上的增速。

据了解,梓潼的产业转型并非简单的“腾笼换鸟”,而是立足本地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工农互促的特色发展之路。

2ccb5a62e4f444d781d85f1b78924a5a~tplv-tt-origin-web_gif.jpeg

城市更新:在“拆”与“留”之间寻找平衡点

老西街是梓潼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街。记者看到,经过改造后的街道既保留了青石板路面和木质门楼,又新增了地下管网和消防设施。

"改造前,这里80%的房屋属于危房。"住建局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一组对比照片,"但我们没有大拆大建,而是采用'绣花功夫'进行微改造。"

走进老城区,最先引起我注意的是东操场片区的变化。这里曾是梓潼最拥挤的居住区,低矮的砖瓦房紧密相连,巷道仅容一人通过。如今,经过棚户区改造,取而代之的是六栋电梯公寓和一个占地30亩的市民广场。

在城市更新中,梓潼创新采用“老城做减法,新城做加法”的思路,既守住了历史文脉,又拓展了发展空间。

876e589dd9fe468aaf69aa35fbb1c924~tplv-tt-origin-web_gif.jpeg

乡村振兴:从"脱贫"到"致富"的可持续之路

在宝石乡同心村,记者走访了脱贫户马家。墙上贴着的"收入明白卡"显示:2022年全家收入48260元,其中务工收入占60%,产业分红占25%,公益性岗位收入占15%。"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强多了。"马先生指着新买的冰箱说,“村里有了扶贫车间,我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更让记者意外的是,在黎雅镇兰花村,返乡创业青年王先生创办的民宿生意火爆。“旺季时一房难求,去年纯收入有20多万元。”他兴奋地说。

数据说话:梓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7856元增长到2022年的19873元,年均增速达9.7%。

f050ad37aaec4ceb9720a86268b149bb~tplv-tt-origin-web_gif.jpeg

民生改善:用“温度”丈量发展质量

在潼江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记者遇到了正在做理疗的赵奶奶。"这里管吃管住还有医生,子女在外打工也放心。"她笑着说。

梓潼中学2022年本科上线率达78%,比五年前提高了26个百分点。"现在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了。"

这座承载着红色基因的职业学校,正以“培养一个学生、致富一个家庭、带动一个村庄”的办学理念,书写着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梓潼答卷”。未来,学校将投资1.5亿元建设产教融合园区,进一步打造“西部县域职教高地”。

近年来,投入超5亿元完成梓潼县小学标准化建设,实现现代化教学设施全覆盖。创新集团化办学模式,组建7个教育集团促进均衡发展。师资水平持续提升,本科以上教师占比达82%,培养市级骨干58人。开发“文昌文化”等特色课程23门,建成省级艺术特色校2所。2023年入学率、巩固率均保持100%,群众满意度达96.5%。

在梓潼采访期间,最打动记者的不是那些亮眼的经济数据,而是老百姓脸上洋溢的笑容。这种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才是发展的最好注脚。

梓潼的巨变,是新时代中国县域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当离开梓潼前,记者登上长卿山远眺。夕阳下的梓潼城,老城区如棋盘般规整,新城区似画卷般舒展,远处的产业园区则如乐章般跃动。这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正在书写属于新时代的篇章。在这里,记者看到了传统与现代的交融,看到了城乡发展的协调,更看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变为现实。这座古城的“逆袭”故事证明:只要找准路径,小县城也能有大作为。(本网蓉城7月15日电 □ 童铃 记者 苏东华)

短评 | 梓潼之变:县域发展的生动答卷

梓潼十年巨变,写就了一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教科书。这座川北县城以“业筑基、城乡共进、民生为本”的发展逻辑,破解了资源禀赋有限地区的发展难题,为同类县域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其成功关键在于把握住了三个“度”:产业转型有“力度”,不盲目跟风,而是立足农业优势延伸产业链;城市更新有“温度”,在拆除与保留间守住文化根脉;民生改善有“精度”,从教育医疗到养老助残,件件办到群众心坎上。更难能可贵的是,梓潼在快速发展中始终保持着清醒认知——发展的终极目标不是冰冷的GDP数字,而是人民群众真切的笑容。

当下,全国正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梓潼的实践启示我们:县域发展既要“仰望星空”对接国家战略,更要“脚踏实地”回应百姓期盼;既要追求经济指标的跃升,更要注重发展质量的提升。这种兼顾速度与温度、传承与创新的发展之道,正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县域层面的生动诠释。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