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公布第二季度社会公众诉求情况 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31.45万元
海南
海南 > 综合资讯 > 正文

海南公布第二季度社会公众诉求情况 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31.45万元

7月13日,记者从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今年第二季度,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共受理社会公众诉求120101件,较第一季度增长17.51%。其中,咨询17921件,投诉90438件,举报11742件,分别占社会公众诉求总量的14.92%、75.30%和9.78%。上述诉求均在法定时限内办结,共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31.45万元。

据介绍,第二季度共受理咨询17921件,占诉求总量的14.92%。咨询排名较前的问题为:其他市场监管系统问题、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信用监管、食品监管、特种设备,主要内容为:企业注册业务审批、注销流程;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年报报送相关事宜;身份证被冒用注册公司如何撤销登记等问题。

第二季度共受理投诉90438件。其中商品消费投诉45951件,服务消费投诉41262件,政务服务投诉3225件,分别占投诉总量的50.81%、45.62%和3.57%。

按投诉性质划分,受理量排名前五的问题依次为:售后服务、质量、合同、不正当竞争、食品安全。与第一季度相比,售后服务仍位居首位。售后服务主要反映问题为经营者未履行三包义务,具体表现为:不履行国家规定的三包规定;不履行自身承诺或与消费者约定的三包义务;企业变更后,权利义务继承者不履行三包义务。

从商品类投诉来看,投诉受理量排名前五的热点依次为:食品、服装鞋帽、家居用品、交通工具、通讯产品。

从服务类投诉来看,投诉受理量排名前五的热点依次为:教育培训服务、餐饮和住宿服务、行政事业服务、金融服务、销售服务。

第二季度共受理举报线索11742件。商品类举报线索8385件,服务类举报线索3319件,政务服务举报38件,分别占举报总量的71.41%、28.27%和0.32%。接收的举报线索中,商品类举报线索较多。举报线索反映的问题主要包括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线索、广告违法行为线索、不正当竞争行为线索、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线索、产品质量违法行为线索。

其中,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线索举报位居第一,占举报总量的26.26%,反映的主要问题为:经营者拒不履行“三包”义务,对符合规定或商家承诺的退、换、修要求,拖延或推诿;安装配送不到位、延迟等。

广告违法行为线索举报位列第二,占举报总量的24.68%,反映的主要问题为:保健食品广告声称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广告中违规使用“国家级”“最佳”等绝对化表述等。

不正当竞争行为线索举报位列第三,占举报总量的14.64%,反映的主要问题为: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利用有奖销售推销质次价高商品;利用“好评返现”等方式诱导用户作出虚假或误导性评价等。(记者 蒙健)

来源:南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