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同心圆”暑期社会实践队继续在铜鼓县西向村的实践之旅,围绕古法技艺传承、生态文化探寻与特色产业观察,展开了一场融合传统与自然、产业与实践的深度体验,以青春视角触摸乡村肌理,用实践行动为振兴画卷再添新色。
古法寻味,榨油技艺里的时光沉淀
上午,实践队首先走进西向村的古法榨油坊,深入了解当地特色的“西向榨油法”。讲解员指着坊内陈列的木榨、碾盘、蒸笼等传统器具,细致讲解这项百年技艺的完整流程:从原料的严格筛选、晾晒脱水的关键节点,到柴火翻炒的温度控制、碾磨成末的粗细标准,再到包料上榨的紧实技巧与出油率的关联。队员们认真聆听每一个环节的讲究,不时凑近观察器具上的磨损痕迹与工艺细节,还亲手触摸了沉甸甸的榨杆、光滑的碾盘,感受着这些老物件承载的岁月温度。通过讲解员的生动讲述与实物展示,大家清晰还原出古法榨油的全过程,深刻体会到传统技艺中凝结的生活智慧与匠心坚守。这场对古法榨油的深度探寻,让青年学子成为传统技艺的理解者与传播者,更增强了对本土文化保护的责任感。
古树寄情,岁月年轮里的生态密码
告别榨油坊,实践队来到村中古树群,探访守护西向村数百年的“绿色活化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棵树龄510年的一级古樟树,粗壮的树干需数人合抱,繁茂的枝叶如巨伞般遮蔽天空,树皮上的沟壑仿佛记录着五个世纪的风雨沧桑。随后,队员们又参观了225年的二级古樟树,虽树龄稍短,却同样枝繁叶茂,充满生机。大家轻抚树干,聆听古树与村落共生的故事,感受自然与人文交织的厚重底蕴,对乡村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些古树不仅是风景,更是村落的精神图腾与生态财富。
梨园探秘,特色产业的成长途径
午后,实践队前往村内梨园,梨园负责人吴德平早已等候在田间。在他的带领下,队员们走进郁郁葱葱的梨园,满树的果实青涩饱满,预示着丰收的希望。吴德平详细介绍了梨园的种植规模、品种选择与管理技术,从土壤改良、花期授粉到病虫害绿色防治,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科学种植的理念。他还分享了梨园的产销模式,包括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渠道与未来的产业链延伸规划。队员们边听边记,不时提问,在与负责人的交流中,深入了解了乡村特色种植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也为思考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鲜活案例。
一日的实践,队员们在古法榨油中触摸传统技艺的温度,在百年古樟下感悟生态与文化的共生,在梨园田垄间探寻产业发展的路径。“同心圆”实践队始终以青春之力扎根乡土,用多元实践连接理论与现实,在服务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持续书写着“同心聚力、实践育人”的青春篇章。
(作者:黄海,周菲鑫;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机电与建筑工程学院)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