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海南自贸港政策解读”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十一场)——《海南低碳岛建设方案》专场在海口举行。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根据10日印发的《海南低碳岛建设方案》(下称《建设方案》),海南将通过7大方面重点任务的22项具体措施,力争2030年前实现全省碳达峰,2045年前全面完成海南低碳岛建设。
“海南自贸港政策解读”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十一个专场——《海南低碳岛建设方案》专场。记者 曹志 摄
海南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璐表示,近年来,海南以紧紧围绕“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坚定生态立省不动摇,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高质量推动海南自贸港建设。目前,海南正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引领,坚持“向绿图强”,争创“双碳”优等生,系统推进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和低碳岛建设为主体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2+N”标志性工程。
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李璐。记者 曹志 摄
据介绍,《海南低碳岛建设方案》共聚焦三个时间节点:一是2030年前,全省实现碳达峰;二是2045年前,全面建成低碳岛,全省二氧化碳年排放量比峰值期下降70%;三是2060年前,全省实现碳中和。
在体系架构方面,《建设方案》提出将聚焦海南低碳发展核心要素,搭建低碳岛建设的“1+6”体系架构。构建以电力零碳化、热力零碳化、终端领域电气化为特征的新型零碳能源系统,夯实低碳岛建设总底盘;建立产业优碳、城乡降碳、交通脱碳、生态固碳、智慧管碳、长效治碳六大体系。
在降碳路径方面,《建设方案》明确海南将建立“源网荷储”一体化能源系统打底,推进工业、城乡、交通、农业等终端领域节能降碳,开发核、风、光等零碳能源,布局储电、储热、储冷、储氢等储能设施,健全特色岛屿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在项目建设方面,《建设方案》提出海南将积极推进配套项目建设,探索低碳城镇、低碳园区、低碳社区、低碳校区、低碳景区、低碳建筑和低碳乡村等低碳应用场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发展。
从体系架构出发,《建设方案》共形成了7大方面重点任务共计22项具体措施。
李璐表示,在能源低碳方面,海南将推动转变能源供给模式,建设新型零碳能源系统。构建以核、风、光为主要供应源,集中储能、抽水蓄能、电动汽车等多种储能技术参与电力调蓄,终端用能全面电气化的零碳电力系统。
在产业降碳方面,海南将以应用带创新,搭建多层次低碳技术创新与应用平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包括加快产业的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大力培育以绿色低碳为鲜明特征的新质生产力;促进低碳建设与生态旅游、现代服务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融合发展;加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跨地区协同布局,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以循环促降碳等。
在城乡减碳方面,海南将着力构建宜居型城乡减碳体系,多层级打造清凉城市,自然调节城镇环境温度。结合乡村建设行动,推广“自发自用、余电互济、农机储能”的农村户用新型能源系统。逐步降低新建与既有建筑能耗,推动建筑用能方式电气化转型,发展零碳建筑。完善优化城乡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收运、处理处置体系,支撑全省资源利用模式的循环低碳转型。
在交通脱碳方面,海南将持续推动交通能源清洁化与装备低碳化转型,优化货物运输结构,构建绿色出行体系。
在生态固碳方面,海南将构建“一心、一环、多点、多廊”的生态系统碳汇格局,开展林业、海洋、农业、地质四大领域固碳增汇行动,聚焦碳汇技术支撑、国土造林绿化、生态保护修复、蓝碳融合发展等重点任务,推动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在智慧管碳方面,海南将以能源和碳排放联动管理为核心,建立涉碳空间、碳排放因子和碳足迹因子三大基础数据库,建设省、市、园区及重点企业多级联动的“能电碳”智慧管理系统,打造“云管边端”多维架构的碳排放监测物联感知网络。
在长效治碳方面,海南将创新政策机制设计,建立新型电力系统系列配套政策,建立以碳排放统计核算、碳足迹追踪、ESG评价为核心的低碳标准体系。打造标准互通互认、经贸交流通畅、合作平台稳固的绿色低碳国际交流合作新格局。(王子遥)
来源:南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