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中国高中生东京策展:关注气候变化下古建筑脆弱命运

17岁中国高中生东京策展:关注气候变化下古建筑脆弱命运

东京,2025年7月1日。在全球极端气候日益频发的背景下,一场由中国青年策展人发起的展览正在东京引发广泛关注。名为“守护时光与历史的馈赠”的展览由17岁中国高中女生陈彦霖担任策展人,围绕环境科学与文化遗产保护展开,聚焦气候变化对古建筑、特别是乡村历史遗产的深远影响。展览由日中文化创意发展交流株式会社与东京车库美术馆联合主办,于2025年7月在东京正式对公众开放。

这是一场从“科学问题”出发的艺术策展,也是一次跨越年龄、地域、学科的实践倡议。展览核心案例取自中国湖南永州市一座已有292年历史的木结构古桥——广利桥。这座桥曾因极端气候影响及年久失修面临坍塌边缘。2023年起,陈彦霖在调研气候变化对地方遗产影响的过程中,走进这座位于乡村溪畔的古桥,启动了实地保护倡议,联合村民、志愿者与专家,共同推动保护修复。

“气候变化正在改变的不仅是冰川、海平面,还有我们历史记忆的载体。”

陈彦霖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广利桥不是孤例。它代表的是一类被忽视的文化遗产:它们不在世界遗产名录中,也少有游客造访,但正在以不可逆的速度被侵蚀。”

被忽略的危机:气候变化如何影响文化遗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IPCC报告,气候变化已成为文化遗产面临的最大非战争型威胁之一。极端高温、暴雨、洪水、干旱等气候事件正逐年增加,直接破坏包括古桥、古城、石窟、土木建筑等在内的历史结构。

展览以环境科学为研究框架,系统梳理了全球范围内受气候影响的代表性遗产地,包括意大利的威尼斯、秘鲁的昌昌遗址、马里的清真寺群,以及中国的莫高窟、乐山大佛和苏州古典园林等。同时对比分析了中国境内多座乡村古桥(如泰顺廊桥、云南沘江桥群、安徽屯溪镇海桥等)所面临的结构损毁与气候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通过田野调查、卫星气象资料、村民访谈与结构分析,展览在数据与情感之间建立起桥梁。观众可以看到古桥结构因洪水冲刷、湿度升高、气温剧烈波动而逐步松动、风化甚至断裂的过程,也能通过影像与装置作品重新感受到这些“静默危机”背后的文化重量。

青年的视角,行动的起点

作为一名在深圳成长、就读于国际课程体系的高中生,陈彦霖长期关注气候与环境议题,她将自己的兴趣延伸至实地调研与公共倡议,并将这场展览视为一次面向未来世代的“知识转译实验”。

“我不是科学家,但我可以让科学问题变得可被看见、被感受。”她表示。“作为青年一代,我们没有回避气候变化的选择权,但我们有重新构建公共对话的机会。”

展览名称|守护时光与历史的馈赠

策展人|陈彦霖(Yanlin Chen)

时间|2025年7月1日 – 2025年7月31日

地点|东京车库美术馆(The Shako Tokyo)

主办|日中文化创意发展交流株式会社 × 东京车库美术馆

本展览面向公众免费开放,旨在促进对气候科学与文化保护交叉议题的公众理解,并鼓励青年参与到可持续行动中来。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