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红色老物件或红色遗址都有着不可言喻的承载意义,每一段红色记忆背后的故事都激励着我们更好地肩负起新时代的担当。
如今,这片热土散尽了战火硝烟,拂去了岁月浮尘,在无声地讲述着曾经的峥嵘革命岁月。
追寻红色足迹,赓续红色血脉。让我们沿着当年崖县人民的革命斗争路程,走进过去的故事,触摸红色记忆,回忆光辉历史。
崖县(今三亚市)有一座山,名字叫仲田岭。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崖县创建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1927年5月,按照上级党组织“到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山区寻求立足之地”的指示,张开泰、陈保甲、占行城和王植三(文昌县人)等4人奉命回到崖县藤桥地区进行革命活动。
仲田岭位于崖县东境的藤桥、林旺地带,地处崖县、陵水、保亭三县交界处,抱山临海,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在军事上机动回旋的余地大,是建立根据地的理想地方。
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张开泰一行从发展党员、建立革命斗争的领导核心入手。不久,发展了第一批党员,成立崖三区、风塘村、洪李村、军田村4个党支部,分别由张开泰、蒙传良、符大忠、曹必敬任党支部书记。接着在风塘、洪李、军田3个村庄创办平民夜校。平民夜校一边进行识字教育,一边编写一些通俗易懂的政治教材向广大青年和农民灌输革命道理,号召农民组织起来反帝反封建、打倒土豪劣绅、打倒贪官污吏、反对压迫剥削、实行男女平等和婚姻自由。党组织趁热打铁,大力发展农会,原则上有党组织的村庄都成立农会,党组织的负责人就是农会的负责人。在此基础上发展妇女会,组织农民自卫军。
1928年3月,藤桥保卫战失利,藤桥失守,保亭营事件爆发。在保亭营事件中脱险的陈保卿、占行城、陈儒充、陈贤德、黎学林等10多人突围后潜返仲田岭,栖身于崇山峻岭、茂密的山林里,以打猎、开荒种山兰稻维持生活。他们坚信革命终会成功的,失败只不过是暂时的,因此不丧志、不畏缩、不气馁,不折不挠地坚持斗争,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张开泰在保亭营事件中身中两枪,拼死冲出重围,他带着伤体辗转在深山密林里,风餐露宿,忍饥受冻,经过15天的艰苦跋涉到达陵水,找到红军第三营。组织安排他到根据地治疗,两个月后伤病痊愈,他被委任为红军第三营副营长兼第三连连长。
1928年底,张开泰返回仲田岭,同潜伏斗争的同志们会合。
1929年初春的一天,太阳当头,微风徐徐,在仲田岭密林深处,10多名革命同志眉头紧锁,围坐在一棵大树边的草丛中,他们正为怎样才能与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而发愁。有一位同志提议说:“可以让张开泰去北边寻找党组织。”这个提议迅速获得众人一致认同。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日子里,他们经历了太多磨难与彷徨,迫切希望能够重回党组织的怀抱,同时他们也相信张开泰能不负众望。
第二天,张开泰背负着同志们的希望,头戴一顶破旧的草帽,脚上穿着一双草鞋,瘦弱的身躯上裹着单薄的衣裤,踏上了寻找上级党组织的征途。
他在万宁县遇上琼崖特委派来寻找崖县失散同志的朱运泽,朱运泽向张开泰传达了特委的指示:以仲田岭为根据地恢复崖三区委、区苏维埃政府,重建武装,扩大革命力量,伺机反击敌人。
随后,张开泰带着上级的指示满怀信心地返回仲田岭。张开泰不顾疲劳,立即召集同志们开会,传达了上级指示,共同研究如何贯彻执行上级的指示,尽快恢复党组织,开展地方工作,建立根据地等事宜。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中共崖三区委很快恢复了,由张开泰任区委书记。崖三区党组织和革命活动恢复后,国民党军封锁控制非常严密,在仲田岭坚持游击斗争异常艰难,张开泰和同志们面临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但他们时刻怀抱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
当时,主要面临三大难题:一是粮食、食盐等日常食品欠缺,生活困难;二是交通不便,传递情报困难;三是经过国民党反动势力摧残后,群众心有余悸,开展工作困难。
为了克服困难,顺利地开展工作,尽快建成仲田岭根据地,张开泰亲自到距仲田岭5公里远的军田村,找到共产党员王传禄,双方共同商讨。经过努力,军田村交通联络站很快建立起来,联系点就设在王传禄家,张开泰指派谢文山配合王传禄工作。
联络站的人员采用假扮货郎下村的办法,广泛接触群众,寻找失散的同志。通常由谢文山扮成货郎下村叫卖,凡见到认识的同志,就设法取得联系,介绍到王传禄家确认后,才带上仲田岭。后来有不少失散的共产党员由其他交通联络站介绍,上了仲田岭。
与军田交通联络站有密切联系的交通站有陵水高土扛牛交通站(当时是林诗润负责)、土福湾交通站(李仕刚负责)和仕榴交通站(叶亚山负责)等。经过这几个交通联络站的共同努力,符致雄等7名同志很快与组织取得联系,回到了党组织的怀抱。
军田交通联络站的工作人员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不懈努力,不仅使许多同志回到了革命队伍,而且,群众也很快发动起来,纷纷暗中送粮食等物资上山;情报工作也很有起色,为开辟仲田岭革命根据地、恢复革命武装斗争作出重要贡献。
仲田岭夏日酷热,秋冬又多风多雨,加上国民党军的武装围困,岗哨林立,特务、侦探密布,消息被封锁,粮食被禁运。张开泰和山上的同志们,草地当床,天空当被,野菜充饥,泉水止渴,有时一连几天都没有一粒米下锅,甚至十天半个月吃不上一口热饭。
在这艰难的日子里,张开泰带领大家依靠群众,克服困难,团结战斗。5月的一天,王传禄获知国民党龙江民团副团长黄仕贤带领多名团丁去藤桥,立即把情报传递给张开泰。张开泰布置武装人员在白土田村的公路边埋伏袭击,缴获十几支枪,当场击毙黄仕贤。多次打击国民党地方反动势力,为发动群众工作起到推动作用。
7月,在张开泰的主持下,崖三区苏维埃政府、区农会相继恢复,林诗润当选为崖三区苏维埃政府主席,王文贵、蒙传良、祝兴礼、陈贤德等人为委员,蒙传良为区农会主席。藤桥地区又在党的领导下重新掀起革命高潮。至此,仲田岭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
1929年至1930年,仲田岭革命武装连续打了几场漂亮仗,仲田岭革命根据地名声大振,令国民党地方政权惶惶不可终日。
1931年10月,根据琼崖特委的指示,特委特派员王白伦主持在仲田岭成立中共陵崖县委,王克礼任书记。之后,革命形势蒸蒸日上,基层党组织不断壮大,仲田岭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革命斗争不断向前发展。
来源:古韵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