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晓”到“同行”:陇县红十字会以干促宣激活爱心力量

从“知晓”到“同行”:陇县红十字会以干促宣激活爱心力量

“以前总觉得红十字会离咱老百姓远,直到去年暴雨里,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帮我家抢运粮食、送救助物资,才知道他们就在身边!”陇县东南镇村民王建民的话,道出了当地群众对红十字会的认知转变。2023年10月独立运行以来,陇县红十字会以“小单位要有大作为”的担当,走出“以干带宣、干宣并举、以宣促干”的特色路径,让“红十字”从陌生符号变为群众心中的温暖标识,更凝聚起助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爱心合力。

以干带宣:在实干中敲开群众心门

“干好实事,本身就是最好的宣传。”陇县红十字会负责人的话,道出了工作的起点。2024年7月特大暴雨中,志愿者穿梭在积水路段转移老人、运送物资,红马甲上的红十字标志成了群众眼中的“定心丸”。“当时水都到膝盖了,是他们背着我家瘫痪老伴往安置点走,衣服上的红十字看得清清楚楚。”城关镇居民李桂兰至今记得那份感动。

这样的场景,贯穿在每一项工作中,应急救护培训进企业、进校园,44期培训让超万名群众学会心肺复苏,学员张师傅说:“老师不光教技术,还讲红十字‘救死扶伤’的使命,现在遇着有人晕倒,咱敢上手了!” “博爱送万家”活动中,24万余元物资精准送到近900户困难家庭,固关镇低保户陈建国捧着印有红十字标识的米面油感慨:“这不仅是救济,更是党和社会的温暖。”

面对“三献”工作难点,他们从党建强的民营企业突破,组织全省首家民营企业员工集体采集造血干细胞血样。参与员工赵磊坦言:“一开始怕影响健康,红会的人带着医生来讲科学知识,咱才敢放心参与,现在觉得这是件光荣事!”

干宣并举:让温暖共识双向奔赴

“光干不说不行,说了不做更不行。”陇县红十字会在实干基础上,用“售后式宣传”让爱心持续升温。

2025年“5·8人道公益日”众筹中,他们创新“捐款返救助箱”机制,各单位捐多少,就按比例返还同等数量的“温暖家庭箱”用于本单位救助。“捐的钱能实实在在帮到身边人,谁不乐意?”县教育局干部周敏说,这一机制让众筹额达8.8万余元,位居全省第四。

更贴心的是对爱心的“反哺”:为参与公益宣传的企业免费培训急救员,给造干捐献者家庭优先提供慰问帮扶,在公示文件中为爱心单位“亮名分”。“我们超市的户外大屏播了红十字公益广告,红会不仅发了感谢信,还派人来教员工急救,这是对咱企业担当的认可!”县城某超市负责人笑着说。

从AED设备投放点位文件到博爱卫生站的红十字标识,从钼靶机捐赠仪式到抗旱储水罐上的爱心铭牌,这些“会说话的元素”让群众随处可见、随时感知——“原来红十字会做了这么多事!”

以宣促干:让爱心从理解到同行

“群众从‘知道’到‘支持’,还差一个共鸣的支点。”陇县红十字会联合媒体挖掘“陇县亮点”:全省首个实现城区AED全覆盖、全省首家民营企业集体造干采集、苏陕协作爱心帮扶……这些故事经《宝鸡日报》《起点新闻》等传播,不仅让群众读懂了红十字精神,更让爱心企业看到了担当的价值。

“看了新闻才知道,捐款能抵税,还能帮到老乡,今年我们主动联系红会要捐物资!”某建材企业负责人的话,印证了宣传的力量。两年来,陇县红十字会募集款物超300万元,援建项目惠及上万群众,从“默默无闻”到成为基层红十字事业的“样板”,正是群众从“理解”到“同行”的生动注脚。

如今在陇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红十字志愿者队伍,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对接公益项目。正如王建民所说:“以前不懂红十字会是干啥的,现在知道了,这是咱身边的‘爱心驿站’,有事找他们,没事咱也想搭把手!”

从“知晓”到“理解”,从“支持”到“同行”,陇县红十字会用实干打底、以宣传为桥,让红十字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更奏响了人道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同心曲”。(张建英)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