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多部门4日发布《全省2025年下半年暨7月份自然灾害风险研判报告》(简称《研判报告》)预计,今年下半年可能有7~9个热带气旋影响海南省,其中4~5个影响海南岛。
一、2025年上半年自然灾害基本情况
上半年,海南省经历了2个热带气旋、4次区域性暴雨过程、2次龙卷、7次冰雹天气和多次阶段性气象干旱影响,全省平均雨量691.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27.0毫米(22.5%)。
二、2025年下半年自然灾害形势分析
(一)气象灾害风险。预计下半年,影响海南省的热带气旋为7~9个,其中影响海南岛的为4~5个,登陆海南岛的为1个,影响和登陆热带气旋的强度总体接近常年,强台风严重影响海南岛的可能性小,但可能存在个别较强台风影响海南省。最后一个影响海南岛和海南省的热带气旋可能分别出现在10月下旬、12月中旬。热带气旋灾害总体接近常年。
雨季结束期在10月下旬,较常年偏晚1旬;下半年各地总降雨量较常年偏多5%~15%;其间可能会出现阶段性暴雨洪涝过程。暴雨洪涝灾害总体略重于常年。
下半年各地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3~0.6℃;高温日数较常年略偏多,高温灾害略重于常年。
(二)水旱灾害风险。预计下半年,南渡江龙塘站来水量较常年同期持平略偏多,万泉河加积站来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0%,昌化江宝桥站来水较常年同期基本持平。南渡江上游福才站、白沙站和昌化江上游支流通什站可能于9月超警戒水位;万泉河上游干流乘坡站可能于10月超警戒水位。
(三)海洋灾害风险。预计下半年,将出现15~18次灾害性海浪过程,影响累计天数为45~55天,主要出现在10、11和12月。海南岛沿海将出现台风风暴潮过程2~4次,频发期为7~10月。沿海天文大潮期最高潮位分别为7月24日、8月21日、9月15日、10月12日、11月9日、12月6日前后。
(四)地质灾害风险。预计下半年,12月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较小;7~11月地质灾害总体趋势接近往年,局部地区可能加重,重点防范期为7~10月,特别是台风、暴雨、特大暴雨和连续强降雨等极端天气情况下,发生地质灾害风险较高,与2024年相比地质灾害发生频次和影响程度持平或加重,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其中崩塌所占比例较大。
(五)森林火险。预计下半年,海南省森林火险气象等级以一至二级为主(较低火险),其中7~11月森林火险气象等级为一至二级(较低火险),12月可能上升至三级(较高火险)。
(六)地震灾害风险。(具体情况略)。
三、2024年7月自然灾害形势分析
(一)气象灾害风险:预计7月,气象灾害风险主要如下:一是热带气旋。预计可能存在1~2个热带气旋影响本省。二是暴雨。月雨量全岛200~400毫米,大部分地区月雨量较常年偏多10%~20%。主要降水时段出现在上旬前期、上旬中后期、中旬中期、下旬中后期,本岛北部、中部和东部地区可能出现暴雨天气。三是高温。海南岛平均气温为27.0~31.0℃,较常年偏高0.4~0.6℃,本岛北部和西部地区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日最高气温≥35℃)天气过程,各地极端最高气温34.0~38.0℃,主要出现在下旬前期。
(二)水旱灾害风险:截至6月20日8时,全省水库蓄水量为59.99亿立方米,占正常库容69.7%,较多年同期偏多67.6%。预计7月,南渡江龙塘站来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0%、万泉河加积站和昌化江宝桥站来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10%。受降雨增多影响,海南省大部分江河处于中高水位,暴雨期间可能会有明显涨水过程,特别是中小河流发生超警洪水的可能性增大,但发生流域性(区域性)洪涝灾害的可能性不大。
(三)海洋灾害风险:预计7月,海洋灾害风险主要如下:一是海浪。受台风或台风与西南季风共同影响,南海将出现2次左右4米以上的灾害性海浪过程。二是风暴潮。预计沿岸有1次左右台风风暴潮过程。三是天文大潮。7月23日至26日海南岛沿海将出现1次天文潮高潮位过程,海口市秀英站、东方市东方站的天文潮位较高。
(四)地质灾害风险:预计7月,海南省降雨诱发地质灾害的风险较高。
(五)森林火险:预计7月,海南省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低,以一至二级为主。
四、防御措施建议
(一)强化预测预报预警和风险防范。一是密切关注气象、海洋、水文、地质灾害等预报预警信息,加强值班值守、会商研判和预警“叫应”工作,强化预警和响应联动机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转移危险区域人员,加强道路交通、农业生产、旅游等领域的安全风险提示,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二是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整治,重点强化低洼易涝点、漫水路(桥)、旅游景区、危房、在建工程、水库、渔港、电力通讯设施等部位的隐患排查和安全管控,及时清理电力树障,加强学校危房的安全管理。三是加强雨水情监测预报预警,强化水库科学调度和安全运行管理,密切关注重点地区重点河段防洪安全和城市内涝风险,加快临高抱美一水库等在建工程和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施工,强化迈湾水库下闸蓄水后影响区域的安全管理和巡查工作。着眼长远,加强供用水管理。四是及时加固海堤、重点海岸工程,做好涉海旅游景点和项目的防御措施,根据风险情况关停涉海、涉水、涉高空等项目,加强游客安全管理。五是加强震情监视跟踪,全力推进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工作,强化地震应急演练和物资储备。
(二)强化地质灾害风险防范。一是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压实群测群防员以及自然资源和规划、交通运输、水务、住房城乡建设、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等部门的地质灾害巡查防治工作责任。二是加强重点防范区以及重要铁路沿线、环热带国家公园雨林旅游公路高陡边坡路段、旅游景区、休闲度假场所等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和隐患排查,确保第一时间掌握风险隐患变化情况,及时采取安全管控措施。
(三)做好农业防灾减灾措施。一是防高温干旱。叶菜播后用大件遮阴棚防止烈日灼伤幼苗,加强在田水稻、常年蔬菜、热作果园的浇灌保湿和水分管理,加强水产养殖的水质监测。二是台风暴雨影响前,及时抢收水稻、瓜菜等成熟农作物,加固田间、果园、畜牧业栏舍、水产养殖网箱框架与锚泊系统等设施,提前疏通沟渠,配备抽水机等设备,及时清理低洼区域积水,尽可能把农户和南繁预制种损失降到最低。三是加强种植业、种业、热带作物等病虫害防治以及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的灾后防疫工作。四是加强防风期间的岸线、渔港、海上的执法巡查,严防渔船渔民顶风出海、拖延回港避风等违规违法行为引发的安全风险。
(四)强化森林火灾防范措施。一是坚决克服“汛期无森林火灾”的惯性思维和侥幸心理,进一步加强对森林防灭火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监督检查指导,层层压实防灭火责任。二是加大对国家公园、国有林场、各类自然保护地、环岛旅游公路等高火险区域巡查巡护。要重点关注农事用火,加强火源管控和巡护力度,特别是严防秸秆焚烧等行为引发的森林火灾风险。三是加强应急值守、信息报告和应急处置准备,确保遇有火情,能够快速响应、高效处置。(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郭尚)
来源:国际旅游岛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