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惧挑战 观音山续写民营资本赋能区域经济新篇章

不惧挑战 观音山续写民营资本赋能区域经济新篇章

在广东东莞的绿水青山间,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宛如一颗璀璨明珠,以葱郁林海、巍峨古寺、丰富文化活动吸引着八方游客。这里既是都市人逃离喧嚣、亲近自然的心灵港湾,也是民营资本赋能文旅产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鲜活样本。尽管发展之路面临高压线穿园、供电不足等挑战,观音山景区始终坚守初心,在困境中砥砺前行,书写着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的壮丽篇章。

民营资本赤诚之心,赋能地方经济发展新活力

位于岭南大地的观音山森林公园,不仅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更是民营企业家投身生态旅游开发,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生动范例。自1999 年民营企业家黄淦波与樟木头镇石新村签订 50 年承包协议,投资开发观音山生态旅游项目以来,这座曾经略显荒芜的山林,历经 20 余载的精心雕琢,已华丽转身为国家 4A 级旅游风景区,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观音山森林公园的发展过程中,黄淦波先生以敏锐的商业眼光和对生态保护的深刻理解,在二十多年里,开启了一场生态与经济共赢的探索之旅。景区始终秉持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的理念,在做好生态保护的前提下,致力于打造文旅融合的超级 IP。

比如连续举办 18 届的健康文化节,融合了登山挑战、书法大赛、文学征文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年均吸引超过 10 万人次参与。累计举办 42 届的万人相亲大会,更是观音山景区的一张亮丽名片。该活动服务单身青年超 25 万人次,成功促成姻缘 5000 余对,为众多单身人士搭建起了通往幸福的桥梁;全国楹联大赛中的 “观音山上观山水” 下联征集活动,更是引发了全民创作热潮。投稿量突破 50 万余句,抖音话题播放量超 3 亿次,成为现象级文旅营销案例。

在产业创新方面,观音山景区积极跨界融合,不断激活消费场景。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景区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发森林疗愈课程,推出 “中医理疗” 等森林康养特色产品,让游客在大自然中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同时,景区设计的自然教育课程包,年接待学生团体超 8 万人次,获评 “广东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元宇宙观音山” 虚拟景区的打造,更是借助数字技术复刻核心景点,吸引了大量无法亲临现场的游客线上“云游览”,拓宽了景区的客源市场,为景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观音山景区的蓬勃发展,也为周边社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景区推行 “景区+社区+农户” 利益联结机制,优先聘用本地村民从事绿化养护、导游服务等工作,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随着景区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周边农家乐、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村民收入显著提升。同时,景区设立生态保护基金,每年提取门票收入的一定比例用于周边环境环保设施建设,形成了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体系。

深耕进取,不负期待,据统计,2024 年,观音山景区接待游客 120 万人次,不仅带动了樟木头镇旅游相关产业的繁荣发展,还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景区公益行动累计捐赠超 2000 万元,援建希望小学、资助留守儿童等善举广受社会好评,荣获 “广东省慈善贡献奖” 荣誉。

直面发展难题,观音山坚守愿景砥砺前行

展望未来,观音山景区对发展充满信心。景区计划在解决现有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继续丰富文旅活动内容,提升活动品质,打造更多具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合作,形成旅游产业集群,共同推动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景区将持续关注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不断探索创新,努力将观音山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旅游胜地,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续写生态与经济共赢的美好篇章。(张正义)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