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铁军:加快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释放旅游消费潜力
海南
海南 > 预防法治 > 正文

陈铁军:加快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释放旅游消费潜力

编者按

4月29日,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和旅游市场整治领导小组会议召开,会议强调坚持问题导向加大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多措并举打好“五一”假期服务保障“组合拳”。本刊推出省旅文厅厅长陈铁军撰写的文稿,为进一步释放旅游消费潜力,加快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探索新路径。

海口骑楼.jpg

海口骑楼

加快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释放旅游消费潜力

文 | 陈铁军

推动海南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海南的重要使命。近年来,海南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推进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创新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开放旅游消费领域,积极培育旅游消费新业态、新热点,提升高端旅游消费水平,推动旅游消费提质升级,进一步释放旅游消费潜力,积极探索消费型经济发展的新路径,打造业态丰富、品牌集聚、环境舒适、特色鲜明、生态良好的国际旅游消费胜地。

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成效显著

旅游业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加强。旅游业对海南GDP的直接贡献率和综合贡献率,由2018年的11.86%和27.3%分别提升到2024年的12.33%和33.41%;在促进就业、增收等方面成效显著,带动就业人数由2018年的77.36万人提升到2024年的91.44万人,带动税收收入由2018年的92.55亿元提升到2024年的141.21亿元。旅游业“一业兴、百业旺”特点突显,2024年,海南旅游业对餐饮业、住宿业、交通运输业的贡献率分别达到27%、97.5%和38.2%。

旅游业产品建设、业态创新和全域旅游取得新进展。全省上下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各地特色和优势,努力增加产品供给,丰富旅游业态,推动形成“处处有旅游、时时可旅游、行行加旅游”的新格局。2023年以来,打造了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国家级旅游产品18个;环岛旅游公路、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建成投运,环岛旅游公路将沿海12个市县、68个主要海湾、22个特色海角、31家A级旅游景区、21处旅游度假区、20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1300多个滨海村庄等资源,串联组成1.0版环岛公路旅游产品,成为年度推出的重磅旅游产品、全国网红旅游公路。快速恢复了三亚国际邮轮旅游和西沙邮轮旅游,积极开发海口演艺旅游、乐城医疗康养旅游、万宁体育旅游、文昌航天主题旅游、中部热带雨林旅游,以及夏令营、研学游、探亲游、乡村游、文博游、商务游、自驾游等特色旅游产品。

旅游业为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发挥积极作用。全省上下紧紧围绕需求侧挖掘潜力、扩大内需,积极创新营销体制机制和方式,组织开展了“机票即门票”“航线和入境旅游拓展计划”“文体旅商展联动促消费”“机票+演艺+旅游+免税”“体育+旅游”等一系列营销,大力开发国际国内市场,联动各行业扩内需、促消费。2024年全省接待游客9720.78万人次,同比增长8%,创历史新高;接待入境游客111万人次,同比增长115.6%;游客总花费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040.14亿元,同比增长12.5%。

旅游服务管理水平显著增强。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旅游市场秩序,欺客宰客、虚假宣传、价格虚标等违法违规行为大幅减少。建立全国首个覆盖全省的旅游消费投诉先行赔付机制,搭建“海南放心游”平台,倒逼经营主体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制定30条旅游行业暖心服务措施,更好满足游客需求。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行动,健全完善旅游业监管、应急处置机制,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在海南”行动,大力塑造海南国际化旅游服务品牌。

琼海孟菜园风景。.jpg

琼海孟菜园风景

存在的不足

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和转型升级发展的要求下,也面临诸多挑战,存在一些不足。

拓展消费发展空间不足,多元业态尚未形成合力。时尚消费中心建设尚未形成品牌集聚效应,全球知名品牌区域消费中心建设进展缓慢;邮轮经济面临港口设施升级、政策创新等系统性挑战;景区消费场景不足,新型文化消费业态培育不足,文物拍卖等政策突破需加快法律适配;会展节庆品牌除消博会、博鳌亚洲论坛外,国际影响力有限;体育产业化程度较低;全域旅游格局尚未形成。

服务品质存在短板,高端商业集聚度不足。高端商业综合体数量不足,夜间旅游消费场景尚未全面铺开;主题酒店与特色民宿供给不足,美食文化品牌挖掘不深;除海口、三亚外,部分市县服务中心功能单一,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智能化程度偏低;进出岛交通瓶颈突出,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国际化水平亟待提升,要素流动尚未畅通。国际市场主体引入不足,缺乏本土上市旅游企业与特色金融机构。旅游标准体系与国际接轨滞后,中小企业国际认证参与度低。外语服务能力薄弱,支付便利化未实现全覆盖,涉外服务软实力存在明显短板。入岛交通瓶颈问题较为突出,国际航线不足,国际航班的密度和覆盖范围有限。旅游人才国际化培养机制需要进一步创新,海外推广网络构建与数字平台运用尚未形成有效突破。

加快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释放旅游消费潜力

以重大项目筑基,打造旅游消费提质“硬支撑”。紧扣“消费转型升级”发展目标,积极培育引进年接待旅客超千万级的主题项目,加快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三亚国际旅游免税城(三期)、三亚海棠湾万象城项目等国际旅游消费中心重大项目,形成“大项目带动大消费”的集聚效应,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核心载体。深化环岛旅游公路、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产品体系,完善自驾营地、观景台等配套设施,串联山海人文景观,形成“快进慢游”的全域旅游网络,将其打造成为主客共享的旅游“传世之作”。

以业态融合破局,激发旅游消费创新“新动能”。推动旅游产业补链延链、优化升级,实施“X+旅游”战略,重点推进文化、体育、康养、科技、农业、医疗等领域与旅游融合发展,进一步培育壮大新型旅游消费,推动旅游消费转型升级。持续开展促进文体旅商展联动扩大消费相关激励,加大招会、招展、招赛、招演力度,支持打造海口“国际演艺之都”、三亚“亚太游艇之都”、文昌“航天旅游之都”、乐城“医疗旅游之都”等消费热点,培育体育消费新场景,打造一批户外运动消费场景,打造具有海南自贸港特色的文体旅消费创新标杆。

以服务升级护航,优化旅游消费体验“软环境”。以“服务质量提升年”为抓手,对标旅游质量国际标准化建设,大力塑造海南旅游服务品牌。进一步创新旅游信用应用场景,开展全行业推进诚信体系建设,推动区域诚信防伪标识的应用。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十大行动,强化旅游服务质量管理和旅游市场监管,进一步规范旅游消费市场秩序。推广放心游平台,做优做强“酷游海南”旅文公共服务平台。同步推进适老化改造,大力开展暖心服务,开发银发友好型酒店和康养线路,满足老龄化社会需求。

以品牌营销为抓手,扩大旅游消费品牌“影响力”。充分发挥海南全域、全季、全人群旅游目的地的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入境游市场、国内游市场和岛内游市场消费潜力,构建“全球推广+岛内激活”双轮驱动模式。打造“清凉海岛”名片,积极推广“上山下海入馆悦文”,把旅游淡季做热做旺。依托环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万宁冲浪大赛等品牌赛事,以及顶流演唱会、音乐节等演艺活动,形成“文体旅商”深度融合的消费引流模式,进一步激活旅游消费市场。积极构建全球推广体系,在1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旅游推广办事处,拓展境外航线网络,实施全球伙伴战略、产品创新战略、品牌营销战略、数字营销战略,不断提升海南旅游的国际化水平和美誉度。

以政策协同为支撑,释放自贸港消费红利。紧抓自贸港政策机遇,推动免税购物、医疗回流、教育开放等核心政策落地。增强离岛免税政策效能,在“即购即提”“担保即提”基础上,进一步扩容免税商品目录,优化购物旅游场景智能化服务,巩固全球最大单体免税市场地位。强化医疗、教育开放平台能级,推动乐城先行区扩大“特许医疗”政策覆盖面,加速引进国际前沿药械和康养服务,打造“大病不出国”医疗旅游消费目的地;依托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深化中外合作办学,构建“留学海南”品牌课程体系,吸引国际教育消费回流。

三亚海棠湾.png

三亚海棠湾

(作者系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本文图片由省旅文厅提供)

来源:《今日海南》202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