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中医孟昭丽治疗儿科疾病很牛

著名中医孟昭丽治疗儿科疾病很牛

著名中医孟昭丽治疗儿科疾病很牛

新闻提要: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但小儿抽动症、多动症、矮小症、遗尿症、学习障碍等,却如同潜藏的“小恶魔”,时刻威胁着孩子的身心健康。虽然正是活泼、可爱的年纪,但这里的孩子做鬼脸、耸肩、眨眼睛、抬胳膊、踢腿,发出各种声音却不是出于自愿,小朋友不愿意跟他们玩,父母也常处于焦虑与自责当中。对于严重的患儿来说,每日处于痛苦中,无法正常学习和生活。

(孟昭丽 教授)

(孟昭丽 教授)

她,让数千家庭找回了希望

在儿科领域深耕三十载的孟昭丽教授,作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原儿科主任姜红名医工作站站长和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西结合儿科圣手宋铁玎名医工作站站长,以“童康三和调摄体系”国家专利技术为依托,开创性融合中西医诊疗智慧,帮助数千名多动症、抽动症、矮小症、遗尿症、学习障碍等患儿重获健康。

这位被患儿家长称为“会听诊的知心奶奶”的医者,用精细化首诊制、动态辨证诊疗模式,书写着新时代中西医儿科医生的责任担当。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主任 姜红教授和孟教授亲切合影)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主任 姜红教授和孟教授亲切合影)

师承名门:从温病学派到现代儿科的传承者

"儿科诊疗就像解九连环,要找到那个最关键的锁扣。"孟昭丽教授常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

作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裴学义教授的关门弟子,她完整继承了温病学派"卫气营血辨证"精髓。在北京儿童医院专项研修期间,系统掌握了国际前沿的儿科发育评估技术,独创"以中医为特色、中西医诊疗双轨制"——既传承了老师望闻问切的细腻,又创新引入微量元素光谱检测等现代手段。 在首都儿研所担任中医首席研究员时,她发现传统经方对当代儿童体质变化的适应性不足,由此开启"南北方儿童体质差异研究"。历时五年跟踪2000余例病例,构建出动态辨证模型,为后续童康三和调摄体系的诞生奠定基础。

创新突破:国家专利技术破解发育难题

近年来,孟昭丽带领团队研发的"童康三和调摄体系"成功申请国家专利。该体系以"气血和、形态和、神志和"为核心理念,建立三级评估机制。

在基础筛查层,通过神经功能评估量化多动指数;在深度解析层,运用先进技术检测血清神经递质水平;在中医辨证层,独创"五色舌象图谱"辨识儿童体质偏颇。

仁术匠心:精细化首诊制的温度医疗

每日的儿科门诊里,孟昭丽的诊室总摆着卡通听诊器和奖励贴纸。"孩子的病征往往藏在细节里。"她要求团队严格执行"三个必须"原则:必须观察患儿进诊室的前三分钟自然状态;必须触诊十个关键体表反射区;必须记录孩子生活的二十项细节。

学术拓疆:让中医智慧走向大江南北

孟昭丽,不仅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外各项儿科疾病研究与治疗学术交流会,发表各类学术观点并在临床中得到实际运用,在《世界最新医学》、《中外医药研究》、《医师在线》、《中国结合医学》等业界权威刊物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

(医大一院儿科姜红教授在我院开展学术指导,孟教授(右二)与姜教授亲切交流)

(医大一院儿科姜红教授在我院开展学术指导,孟教授(右二)与姜教授亲切交流)

尾记:

当编者离开时,孟教授正编纂着《儿童体质调护指南》。原来,2025年5月16~18日,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第四十二次学术年会将在美丽滨城——山东青岛召开。孟教授也在应邀之列!她要赶在会议前,完成指南,并共享给在会的数百位儿科专家、学者和主流媒体从业者。

"中医儿科现代化,我们这代人要搭好传承的桥。"虚怀若谷的孟教授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