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鹦鹉群飞掠过东京的瞬间被定格,当虎皮鹦鹉与枝叶的共生图景化作哲学隐喻,当比特犬头顶花冠的肖像温柔击碎偏见,北京时代美术馆《宠物总动员》艺术展以150余件影像作品为棱镜,折射出人类与动物关系的万千光谱。这场由华熙国际集团旗下北京时代美术馆与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展览,不仅是一场萌宠的视觉盛宴,更是一次直击灵魂的跨物种对话。
值得一提的是,赵燕女士作为华熙国际集团董事长、北京时代美术馆创办人及馆长,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动艺术与生活的融合,此次展览也正是在她的带领下,为公众打造的又一文化艺术体验项目。
展览中,日本艺术家水谷吉法的《东京鹦鹉》系列以诡谲的光影颠覆了人们对“宠物”的认知。当数百只本该属于热带雨林的鹦鹉盘踞东京街头,它们石灰绿色的羽翼与霓虹灯交织成超现实图景,艺术家用镜头记录下人类文明与自然入侵者的微妙博弈:“它们是热带鸟类,与东京的环境格格不入,它们的出现令艺术家感到不安。”
而澳大利亚艺术家莱拉·杰弗里斯的鸟类肖像,则以诗意的凝视重构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她与鸟类学家、观鸟者合作,用镜头捕捉虎皮鹦鹉停驻枝头的瞬间——当它们停驻枝头,羽翼与树叶浑然一体。在人类文明疯狂加速的当下,观鸟成为调节内在节律的方式,提醒我们深呼吸、驻足当下。这些非凡生物带来的平静与敬畏,恰如中国哲人老子所言“自然不急不躁,却无所不成”。
当年轻人将仓鼠视角的短视频作为解压良方,当工位养鱼、玩蛇弄蜥成为都市新风潮,异宠早已突破“非常规宠物”的标签,成为Z世代对抗孤独的精神药丸。日本艺术家芥川浩典的《乌龙》系列便印证了这一点:他以宠物兔为主角拍摄的影像,既有摄影棚的精致质感,又弥漫着居家生活的烟火气。这些作品诞生于世纪初的博客浪潮,却精准赶上了当下“萌宠经济”的浪潮,在这波浪潮中,艺术家凭借独特的创作视角,一跃成为知名摄影博主之一。
展览温情之下的社会问题同样存在。在《比特犬花之力》系列中,艺术家索菲·加曼用450张戴花冠的流浪犬肖像,为“恶犬”正名。这些曾因偏见被安乐死的生命,在镜头前绽放出温柔的光——正如展览现场“予人玫瑰”公益机构的领养咨询台,艺术与行动在此完成闭环:观众不仅能“云吸”萌宠,更能为流浪动物寻找一个家。
人宠平等、开放包容是北京时代美术馆一以贯之的价值观,这背后,也离不开赵燕女士的大力推动。此次展览,展厅内设置宠物饮水区、休息站,并免费提供手推车、牵引绳、湿纸巾等实用好物的宠物包,还设计了“宠物心理实验室”等充满趣味的宠物互动环节。此外,开幕式现场还特别设计了趣味互动环节,专业摄影师为嘉宾和爱宠拍摄“亲宠照”,让艺术展成为一场真正的“宠物狂欢趴”。
从斯德哥尔摩到塔林、纽约、上海,再到此刻的北京,《宠物总动员》的全球巡展始终以影像为纽带,编织着关于爱与责任的全球对话。当你被艺术家杰拉德·格辛斯《你看起来像你的狗/猫吗?》系列作品中与爱宠的“撞脸”瞬间逗得忍俊不禁时,不妨带着你家毛孩子来北京时代美术馆,参观更多不一样的异宠时刻。在这里,异宠不再是“奇怪”的笼中物,而是以平等姿态登临艺术主场。北京时代美术馆正以宠物友好的怀抱,等待你与你的“最佳拍档”共赴这场双向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