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机构预测,经济下行趋势或将延续到2030年,绝大部分行业领域呈现出阴霾密布、哀鸿一片的景象。
悲观者纷纷开始裁员、减薪、缩支……,犹如冬眠的刺猬,蜷缩起身体,新陈代谢率降至夏季的2%。
勇敢者却选择了逆势飞扬:在这个艰难的历史阶段,某防水品牌花费巨资在各地大量投放路牌广告,彰显出其对市场的积极态度和对未来的十足信心。
震撼之余,吃瓜群众非常好奇地想知道:这是何方神圣?它为何能做到逆风飞扬的?
走进联合国总部的地坪新贵
2018年5月9日下午3时许,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四楼,“第三届中国品牌走进联合国”活动在这里举行。
此刻,台上有一位翩翩君子,意气风发,踌躇满志,正在领取荣誉证书。
他叫杨飞,来自深圳,代表的品牌叫金铸。作为地坪行业的新贵,深圳金铸固化剂地坪有限公司几年间在行业掀起了一阵旋风。
有群众举小手说:这跟文章开头又有何关联呢?
两次赛道抉择
时间回到2008年,杨飞跟两个合伙人经过一番权衡之后,根据自身的能力和赛道的发展前景,决定砍掉装修和汽车养护用品生意,专心在地坪行业发展。
这是杨飞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赛道抉择。
第三年,杨飞决定再做减法:将公司业务聚焦到一个刚刚兴起的细分赛道上——固化剂地坪,并率先在国内推出了六大系列固化剂材料。
杨飞打出了“金铸固化剂,水泥地面变成大理石”的广告语,让人对这种解决了传统材料应用痛点,有光泽、高品质的固化剂地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杨飞还运用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学习所掌握的商业知识,在商业模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这是杨飞的第二次赛道抉择。
仅用了四五年的时间,金铸公司就悄然成为了固化剂地坪赛道的领跑者。
图片为: 杨飞接受中央电视台专访
赛道的新思考
即便是在高峰时期,地坪行业的市场规模都不超过200亿元。由于多重原因,行业里一直没有出现过巨人企业,即便是立邦秀珀和西卡,至今也没超过10亿元营收。
在地坪行业沉浸发展近10年的杨飞意识到了这一点,胸怀大志的他突然想:既然自己对建筑建材市场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步建立起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能力,那么,为何不到一个更广阔的赛道上去发展呢?
跨界防水
1666年9月的一天,23岁的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 )在老家的伍尔索普庄园散步。突然,一个苹果落下,砸中了这位刚获得剑桥大学留校资格的年轻人。二十一年后,他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中正式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350年后的2017年,深圳,春节刚过,卫生间的一滴水不偏不倚落在杨飞头上。这从天而降的清凉让他陷入了思考:房屋渗漏问题如此普遍,无论是新房还是旧宅、过去还是当下,这不正是巨大的机会吗?
杨飞开始深入调查和研究建筑防水行业,他很快就得出两个判断:第一,在中国市场,防水卷材类产品长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头部企业优势巨大,但同时内卷也很严重;第二,传统防水材料和技术路线,并没有从源头上解决客观存在的混凝土不密实和开裂问题,建筑渗漏率长期居高不下。尤其是第二点,让杨飞找到了切入的大致方向。
经过一番推敲,杨飞决定去防水技术更发达的美国取经。
在美国朋友的介绍下,杨飞接触到一种使用了上百年的混凝土自防水技术——1899年,美国化学家霍尔成功研制出永凝液DPS,曾用于二战期间美军地下军事掩体的抗裂防渗、防水和防潮。
这种材料的技术路线有别于我们所熟悉的柔性防水,而是基于第一性原理,着眼于解决渗漏的本质原因——混凝土不密实和开裂问题。这正是杨飞最为看重的。
杨飞弄了些样品回国进行测试和试用,结果让人非常兴奋。他决定把这项技术引到国内,为此注册成立了科洛结构自防水技术(深圳)有限公司,为确保品质,产品先进口再分装。
创造行业价值
根据2014年某权威机构发布的《全国建筑渗漏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地下建筑样本的渗漏率高达57.51%;个别城市如重庆、无锡等地,地下建筑样本的渗漏率甚至达到100%!
渗漏的原因很多,忽略结构自防水,过于强调柔性防水的作用恐怕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为此,中国建筑防水协会顾问专家委员会某委员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做好建筑地下防水,必须回归建筑地下防水的根本——结构防水。”
科洛防水一出发,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通过三大技术两款产品,打造可以治本的、更先进的结构自防水系统,直指“防水100年”目标。
一转眼,杨飞创办科洛防水至今已有九个年头,大量成功的应用案例证明,科洛结构自防水体系与传统的柔性防水体系相比,具有四个方面的优越性:
第一:属于无机材料体系,更耐久,更可靠,大幅提高防水工程寿命(平均约4倍);
第二:施工工艺简单易操作,不需要特殊的基面处理,不需要做找平层和保护层;
第三:不用担心交叉作业及施工破坏;
第四:有效减少施工工期(与结构施工同步),节约防水工程成本(平均40%)。
科洛防水体系的三大领先技术
技术一:温控技术(内消)
核心产品KELO抗裂防渗剂,它含有专有的铝钙抑制剂,可有效解决混凝土水化热过高引起的温缩开裂问题,实现不阻泵、不离析,可达到自密实混凝土技术要求。同时提高混凝土极限拉伸值,28天以后对比测试基准混凝土,提高10%以上。56天抗渗压力是基准的300%。
技术二:双自愈技术
科洛抗裂防渗剂不但抑制延迟铝酸三钙的反应速度,同时持续水化硅酸二钙和硅酸三钙,生成更多结晶体,这种水化可达几十乃至上百年,不断地密实混凝土结构,从内而外实现混凝土微裂缝自愈。科洛DPS通过深层渗透结晶密封混凝土,在遇水的情况下结晶体被激活生成更多的结晶体,永不停止,从外而内密实混凝体,实现外自愈。内自愈和外自愈使混凝土像铜墙铁壁一样坚固!
技术三 密封密实技术(外封)
核心产品科洛永凝液DPS,它能迅速有效地与混凝土结构层中的氢氧化钙、铝化钙、硅酸钙等反应,形成惰性晶体嵌入混凝土的毛细孔,密闭微细裂缝,从而极大地增强混凝土表层的密实度和抗压强度。在混凝土干燥情况下,结晶体呈休眠状态,如遇水则产生膨胀并生成新的结晶体。周而复始,往复循环。
以价值为帆,到蓝海深处遨游
科洛产品目前被市场接受度最高的应用,就是取代卷材防水层,可以起到节省工期、节约成本、明显提升防水功效等多重作用,社会效应显著。
作为一个传统防水人,有些群众可能很难接受这种取代方案。但三个、五个、八个、二十个,包括三峡大坝(北线船闸)、川藏铁路、青岛地铁、金寨水电站、岳阳电厂、杭绍甬高速、OPPO深圳国际总部、金控大厦等上百个重点工程项目都做出同样选择的时候,我们得认真去思考了……
杨飞深知,科洛结构自防水体系的推出,动了行业传统企业的奶酪。但他内心非常坦荡也信心十足:“防水新规GB 55030首次强制规定了工程防水的设计使用年限,我们的时代到了。我们注重的创造真正不漏水的防水工程,让事实去说话,让时间去说话,让市场来做裁判官。”
图片为:科洛防水参展2024中国国际屋面和建筑防水技术展览会
科洛产品的另外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可以跳出需求急剧萎缩的传统防水圈,置身于水电站、核电站、高铁、地铁、桥梁、隧道的大体积混凝土抗裂的万亿级大市场,为行业破局打开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混凝土在大型工程中的温升问题一直是行业痛点,过高的水化热易导致裂缝,影响结构安全。科洛产品中的温控抗裂剂通过“抑温组分”调控水泥水化反应速度,减少热量积聚;同时优化混凝土微观结构,提升密实度,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思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通过系统性试验,验证了该产品水化温升抑制效果显著(温升峰值降低48%、延缓温升速度)、抗压强度全面提升(早期强度增长明显、28天强度保持优势)、吸水量大幅减少(降低31%),是提升混凝土耐久性的创新解决方案。
成人达己的平台
在当下,不仅仅是防水行业从业者,其实很多行业的人都在苦苦寻找新的机会,以跳出同质化和内卷泥淖,拥抱商业蓝海。
目前,科洛防水已经在全国发展了200多家区域和城市合伙人,这个成人达己的平台让更多的圈内人、圈外人,苦思破局者、奋斗无门者,找到事业的新方向,走上了阳光发展之路。
对此,杨飞非常自豪地说:“赚钱不是我们出发点,赚钱只是解决痛点,创造价值,成就他人后的一种自然的副产品。我们很愿意让更多人通过科洛平台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一起成为防水渗漏问题的终结者!”
卖空调买奶粉妈妈的逆袭
三年疫情让创业的李苏娟背负了数百万债务,为了给孩子买奶粉,她甚至把家里的空调都卖了。2023年10月接触到科洛以后,不顾身边人的顾虑,李苏娟毅然加入了合伙人队伍。只用了6个月时间,一个行业小白就成功签单1200万元!2025年1月-4月李苏娟又签约600多万元。如今的她还清了债务,打了翻身仗,赢回了尊严,还成为了科洛的湖北省总代理。
传统防水人的转型
韦佳余曾从事过20年的传统防水业务,半夜冒雨抢修堵漏、处理各种矛盾纠纷,让她焦头烂额。2024年7月成为科洛合伙人,一年时间不到就拿下了多个项目。她深有感慨地说:“我们卖的不是防水剂,而是建筑的安全寿命。科洛不仅让我实现商业成功,更重塑了行业价值。”如今,韦佳余已成为科洛广西运营中心的负责人。
IT人的新事业
梁松培从事IT行业有十年,2016年步入防水行业,他坦言做过的防水工程连自己都不认可,一直想找一个可以长期做的事业。2018年初,在对比了三个品牌之后,最终选择成为科洛合伙人。目前做过的几个项目都赢得了客户的好评,他认为自己选对了赛道跟对了人,坚定了将科洛作为一辈子事业的信念。
国企老总的逆袭
在成为科洛合伙人之前,薛廷水曾经担任过国企的副总经理。后来下海经商,因为企业间互保受牵连,公司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背上了千万的负债。2024年薛廷水加入科洛合伙人队伍,经过近1年多的努力,目前已签订合同1200多万元,他表示非常有信心完成3000万元的全年目标。
从堵漏工到造梦者
黄俊1998年就开始在海南从事防水行业,市面上所有的防水产品都使用过,但他认为没有一款材料能让人高枕无忧。海南多雨多台风,他最害怕的是接到雨夜电话。2022年加入科洛合伙人队伍,五个项目、4 万平米地下室仅 2 个小漏点,他亲眼见证科洛技术的神奇。他说:“科洛让我从堵漏工变成了滴水不漏的造梦者。”
改弦易帜做科洛
内蒙古巴彦淖尔人张利国,之前曾代理着两个国产结构自防水品牌。2023年春天接触到杨飞后,决心跟着科洛干。经过不懈努力,当地及内蒙地区的各设计院对科洛产品有了全面的认可,2024年陆续跟事业单位、国企单位开始了合作。
总建筑师的成就感
何忠忠,原大冶有色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2017年接触科洛杨总,被其个人魅力和科洛结构自防水技术所打动,之后提前退休加入了科洛合伙人队伍。一想到客户由质疑到信服,从拒绝到主动使用的转变,让老何对前景充满了信心。
图片为: 左为何忠忠
建筑师的新蓝图
沈大青曾是一名建筑设计师,2021年成为科洛合伙人,一年零三个月后开发了OPPO深圳国际总部项目,如今客户覆盖房建、港口、地铁等领域。他感慨地说:“以前在设计院照本宣科做防水设计,不如现在亲手让建筑自己会‘呼吸’会‘自愈’。”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防水人
刘洪敏在防水行业打拼了20年,她自嘲自己是一个被漏水、烂账、农民工工资拖垮的防水包工头,疫情三年负债滚到几百万元。直到有一天遇见科洛杨总,他的一句“为什么非要给建筑打雨伞?让混凝土自己防水不行吗?”让刘洪敏猛醒过来,义无反顾地加入到科洛合伙人队伍。她自豪地说:“我们不是在卖材料,而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防水人。”
图片为: 右1为刘洪敏
职业经理人的新方向 郝志明有过多家知名防水企业的工作经历。他在和经销商接触时,发现大家最烦恼的事情,就是做过的项目90%以上都会发生渗漏现象,无论是用卷材还是涂料,口碑差,收款难。2018年,郝志明结识了科洛杨总,了解了结构自防水的最新理念和技术。之后的几年,他见证了这项技术给行业带来的变革。2024年10月份,他正式成为科洛合伙人的一员。
深陷泥潭中年人的信心和希望
白俊平1995年就到郑州打生活,做过很多份工,后来自己做生意,赚了亏,亏了赚,一直都很苦逼。2024年加入科洛,给了这个深陷泥潭的中年人以信心和希望,目前已有具体项目在稳步推进。
成功的案例还有很多很多,包括干了30年防水的佛山合伙人金建华,竟然说用了科洛后才有了第一个真正滴水不漏的项目;辽宁叶景旭在对比大部分结构自防水产品后选择了科洛;内蒙古公司杨智,加入科洛后半年签约2331万元……,等等。
写在最后
在跟杨飞接触的过程中,大隐看到了创业早期东方雨虹 的影子——战略坚定、自信乐观、雷厉风行。
最近,大隐出席了三场大型会议(下个月还有三场),都是关于破局的主题分享。说实话,杨飞领导下的科洛已经给出了答案——如果你能真正做到创造行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打造成己达人的平台,还有什么僵局和困局不能打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