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在第十个 “中国航天日” 到来之际,“航天人才与创新成果双向驱动发展大会” 在文昌举行。海南省航天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 “航天创新中心”)作为主要承办单位之一,举行了海南自贸港卫星星座建设、七星实验室新成员单位签约仪式,发布了多项航天科技创新成果,对外展现了海南航天科技创新发展的活力。
当日上午,航天创新中心与海南航天城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中科卫星(海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海南自贸港卫星星座”合作协议,标志着海南专属卫星星座建设正式启动。“海南自贸港卫星星座”项目一期由“海哨”卫星组网实现,其中“海哨”一号卫星已于2024年12月成功实现首发,在轨业务化运行;“海哨”二号卫星定于今年7月份发射,“海哨”三号卫星计划明年6月份发射。在此基础上,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共同谋划实施“海南自贸港卫星星座”这一重大项目。该星座重点聚焦高分辨率、低倾角、全极化雷达卫星领域,凭借先进的技术创新理念引领商业遥感卫星发展潮流,计划在三年内完成建设。未来将为海南在国内外商业航天领域的发展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活动现场。
当天,由航天创新中心全力推动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 “七星实验室”与北京邮电大学成功签约,为“七星实验室”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智慧源泉。一直备受瞩目的“七星实验室”汇聚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国防七子院校,旨在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平台建设,支持海南打造空间科技创新战略高地。
作为此次活动的重要环节,海南省“陆海空”航天领域专项项目科技成果发布备受关注。“火箭链 — 突破商业航天发射场数字孪生体模型构建技术”“卫星链:‘海哨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数据链 — 构建海南陆-海协同天基观测数据服务系统、形成海南全域多要素本底信息库、建立海南活力指数创新应用示范平台……”此次科技成果的宣传片直观展示了海南航天科技发展取得的新成效,吸引参会嘉宾的眼球。随后,7家项目代表单位分别上台阐述了项目背景意义、技术突破、创新成果及经济社会效益,进一步彰显了海南航天科技创新实力,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海南省航天技术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李晓明介绍海南省 “陆海空” 航天领域专项项目科技成果发布的背景及意义。随后,7名汇报人分别介绍了海南商业发射场数字孪生体模型构建技术研究项目、“海哨一号”卫星与数据应用研究项目、 海南陆-海协同的天基观测数据产品研制与服务系统项目、天基感知海南全域多要素本底信息调查与基准建立项目、基于卫星数据的海南活力指数创新与应用项目、防溺水海洋环境智能监测与预警项目 、海上丝绸之路空间信息走廊知识图谱与知识服务项目等7大成果。
此次活动由海南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文昌市人民政府主办,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海南省航天技术创新中心、海南卫星数据与应用研究中心承办,来自政府机关、科研院所、高校专家学者和航天企业100余人参加。
未来,航天创新中心将继续围绕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 “三链” 科技创新和产业促进核心任务,发挥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深化科技、人才、与产业融合,构建航天产业生态体系,推动海南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南海网记者 吴岳文)
来源:南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