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南艺北传”团队前往三亚崖州区,开展为期3天的黄道婆文化专项考察。团队成员均来自该校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涵盖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凭借专业优势,他们综合运用田野调查、非遗访谈、实物考证等方法,以详实的记录与描述,系统性挖掘黄道婆在崖州的历史遗存,为传统纺织文化研究积累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团队成员合影
抵达崖州后,团队首站便来到崖州古城。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成员们通过馆内陈列的《崖州志》、元代棉纺织工具复制品,系统梳理黄道婆在崖州的活动轨迹。随后,团队深入水南村、拱北村等传统纺织村落,在布满青苔的古巷中寻找历史痕迹。
团队成员进行访谈调研
在水南村非遗传承人符阿婆家中,团队记录下珍贵的口述史料。“我奶奶说,黄道婆就住在村西头的茅草屋里,每天跟着黎族阿姐们学纺车,连吃饭都捧着棉花研究。”符阿婆一边演示传统踞织机操作,一边讲述着代代相传的故事。
“南艺北传”团队负责人王妍表示:“我们不仅记录历史,更注重活态传承。通过建立‘纺织技艺三维模型库’,运用VR技术还原黄道婆学艺场景,让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据了解,团队已与崖州区文旅局达成合作,计划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
AI数字讲解员“黄棉棉”
此次调研期间,团队还与专家学者开展学术研讨,围绕“黄道婆文化IP开发”“纺织非遗活化路径”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后续,团队将着力于“南艺北传”黄道婆数字文化空间的建设,工厂合作,孔子学院非遗课堂等方面的建设与短视频平台联动,线上线下共同发展,推动传统文化在新媒体时代实现创造性转化。
团队成员进行专家座谈会
在我国古代棉纺织业发展历程中,黄道婆堪称里程碑式的人物。元代末期,她从故乡松江府远赴崖州,在黎族聚居区潜心研习棉纺织技术长达30余年。当地先进的轧花、弹棉、纺线、织布工艺,经她改良后带回江南,推动松江地区成为“衣披天下”的棉纺织中心。崖州区作为黄道婆纺织技艺的重要研习地,至今仍留存着丰富的历史印记和文化传说。
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追寻,不仅让团队成员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更探索出传统文化传承的创新路径。正如团队成员贺玺瑜在实践日记中所写:“当我们亲手转动古老纺车,听见棉絮纷飞的簌簌声,仿佛真的与七百年前的纺织先驱完成了一次对话。”此次崖州之行,为黄道婆文化研究打开了全新视角,也为传统纺织技艺的传承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