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中国”彰显经济脉动蓬勃活力

“流动的中国”彰显经济脉动蓬勃活力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铁路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旅客发送量突破10.74亿人次,货物发送量达12.53亿吨,其中集装箱运输增长20.4%,金属矿石、矿建材料等大宗物资运输分别增长11.1%和42.1%。一系列亮眼的数据的背后凸显了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和无限活力,展示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

一季度铁路客运量同比增长5.9%,刷新历史同期纪录,这背后是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春节期间5.13亿人次的铁路出行,直接带动了旅游、餐饮、住宿等消费的全面复苏。清明假期8588万人次的出行高峰,更让“短途游”“周边游”成为新时尚,全国各大景区、商圈迎来客流高峰,文旅消费呈现“井喷式”增长。这种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激活了消费市场。成都、西安等城市的“文旅热”,让传统景区焕发新生;高铁网络的“同城效应”,催生了“周末经济”“夜游经济”等新业态。铁路部门通过动态调整列车开行方案,加开夜间高铁、增开临时列车,精准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人畅其行”使诗和远方唾手可得。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银发旅游一边连着“夕阳红”的民生需求,一边为供给产业注入持久动力。国铁沈阳局积极响应市场需求,通过开行“银发专列”,促进了交通、文旅、餐饮等产业的协同发展,在推动银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专列已累计接待游客11.8万人次,足迹遍布40余个城市,为老年人量身打造了“慢节奏、重体验”的旅游新模式。为确保老年旅客的舒适与安全,银发专列配备了防滑扶手、独立卫生间等适老化设施,并提供健康餐食、随车医护等贴心服务,满足了老年人对旅游品质化、个性化的需求,为“如何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这一时代命题交出了一份温情答卷。

货物运输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一季度铁路货运量同比增长1.0%,其中集装箱运输增长20.4%,金属矿石、矿建材料等大宗物资运输大幅增长,反映出制造业与基建投资的回暖,这些物资不仅支撑了工业生产,更为消费市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此外,物流的畅通,让“买全国、卖全国”成为现实。中老铁路运输的榴莲、山竹等进口水果同比增长140.2%,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品尝到东南亚的新鲜美味。铁路部门通过“公转铁”项目、物流总包、“管家式”服务等“组合拳”,为实现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提高供应链效率,提升服务品质等协同发力。这种在流动中孕育新机遇的良性循环,正是消费市场韧性的重要体现。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流动的中国,让资源高效配置、要素加速融通,为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能。物流、人流、信息流纵横交织,网络、创新、服务不断升级,流动带来机遇,激活无限潜力。未来可期,流动的中国正以更强劲的流动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续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刘畅、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