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警钟VS旅游天堂:双面叙事下的三亚旅游安全
2025年春节黄金周期间,三亚天涯区一起“游客摩托艇受伤”事故引发全网热议。这座年接待量超千万人次的热带滨海城市,正面临安全期待值持续攀升与偶发事故的矛盾凸显。当碧海银沙成为游客心中的诗与远方,如何构筑与美景匹配的安全防线?记者以海南吉宏道旅行社为观察样本,实地探访旅游安全体系的升级之路。
安全密码三重奏:解码三亚旅游防护体系
【专业护航】全链条管控体系
海南吉宏道旅行社依托20年运营经验,建立覆盖“交通-住宿-游览”的安全管理体系。其自有车队定期维护检查,合作酒店均通过安全资质审核,从源头降低事故风险。除此之外,还有专业的导游团队,他们不仅擅长安全讲解,还具备突发事件应急能力,为游客的安全保驾护航。
【透明管理】风险可视化创新
在行程合约管理维度,首创「风险分级标注系统」,对摩托艇、潜水等高危项目实行双确认机制,并由专业教练全程陪同。
针对亲子客群安全痛点,吉宏道旅游创新推出「安心随行」家庭防护体系:包含儿童定位手环、急救药品及专属安全员服务,让风险管理从文本条款转化为可感知的服务体验。
【政企协同】动态化监管网络
三亚市近期强化旅游市场监管,要求旅行社上报高风险项目合作方资质,并开通“三亚放心游”投诉平台,快速响应游客诉求。
吉宏道等头部企业主动配合政策,建立内部安全督导组,定期抽查合作景区设施,形成“企业自查+政府监督”的闭环。
隐患透视:阳光下的安全博弈
1、高风险项目监管待细化
部分小型旅行社为降低成本,选择未备案的第三方供应商提供摩托艇、滑翔伞等服务,设备维护与人员资质存疑,成为安全隐患重灾区。
2、游客安全意识参差不齐
许多自由行游客为追求刺激,忽视安全提示,例如未穿戴救生设备便参与水上项目,或擅自进入未开发海域,导致事故概率上升。
3、应急响应机制覆盖不足
偏远景区医疗资源有限,事故发生后救援时效性受地理条件制约,需进一步推动“景区-医院-保险”三方联动机制。
未来展望——从“安全护航”到“体验升级”
三亚旅游安全的未来,需在“硬监管”与“软服务”中寻找平衡。
政策层面:建议政府推动旅游安全立法,明确高风险项目操作标准,并建立“黑名单”制度,淘汰不合规供应商。
企业层面:以吉宏道为代表的旅行社可探索“智能安全系统”,如通过APP实时监测游客位置、推送风险预警,并将安全数据与政府平台共享。
游客层面:加强安全教育宣传,通过短视频、景区标识等渠道普及避险知识,让“安全第一”成为旅行共识。
海南吉宏道旅行社总经理陈章恒表示:“安全不是成本,而是旅行的底线。我们希望通过更精细的服务设计,让游客既能拥抱冒险,也能感受安心。” 或许,当每一家企业都将安全视为核心竞争力,三亚才能真正成为“零顾虑”的度假天堂。
来源:香港经济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