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美食江湖界
涮肉要七上八下
毛肚追求“脆嫩弹牙”的口感
鲜猪脑讲究5秒涮法
如果你也是这样
那你可要小心了
脑囊虫 堪称专业碰瓷火锅爱好者30年
“只要宿主敢生吃,“只要宿主敢生吃
惊魂72小时!从深山野味到ICU惊雷
3月11日傍晚,乐东县的张先生夹起最后一块肉时,命运突然被按下暂停键——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像被无形大手掐住喉咙般窒息。辗转镇卫生院、县医院均未明确病因。病情持续恶化的他被紧急转入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时已失去意识,生命体征极不稳定。急救中心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将其收入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
野味"毒"连环!多学科天团跨科排雷
“患者平时喜欢和朋友前往山里采集沉香木,每次进山一待便是一个月之久,且有食用野味的习惯。这很可能是虫体入脑的致命诱因!”急救中心唐甸健医生火速上线。
检查单上的数字惊心动魄:颅内压高达330mmH₂O(正常值80-180mmH₂O)、肌酸激酶飙升至60000U/L(正常值24-195U/L),以及肝肾功能衰竭、横纹肌溶解等症状,肝肾指标全线飘红。更可怕的是CT显示——寄生虫正在脑内疯狂“攻城略地”!
颅内高压+肝肾罢工!三管齐下硬核拆弹
急救中心迅速联动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感染科、放射科、消化内科、肾内科等多学科专家紧急会诊,救治团队制定“分秒必争”方案:
l 控感染:根据体温、白细胞、痰培养等感染指标调整抗生素的使用指征,同时避免药物性肝肾功能的损害;
l 降颅压:甘露醇+甘油果糖联合用药,紧急缓解脑疝风险;
l 稳生命:呼吸机辅助通气、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维持呼吸循环,同时纠正电解质紊乱。
在治疗的关键时刻,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急诊科陈雪萍医生冲进“感染雷区”:利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深入肺部感染区肺泡灌洗,不断‘排雷’,在治疗的同时,明确感染病菌!”陈雪萍说。最终成功稳定病情。
转机!17天生死营救 昏迷患者清醒下床
“护理团队严格执行气道管理-唤醒-镇静策略,每天定时进行肢体活动,观察每一个细微的反应。”符小来护士回忆。
经10天全力救治,在救治团队和护理团队24小时精细化监护下,患者意识逐渐恢复;15天拔除气管插管,颅内病灶开始吸收,肝肾功能显著改善;17天转入普通病房。目前患者肢体活动能力逐步恢复。家属红着眼眶:“真的非常感谢医护团队的努力!”
急诊内科主任郑辉才感慨:“该类病例救治需多学科深度协作,从病因控制到器官功能保护环环相扣。此次成功救治为复杂感染性疾病合并多器官衰竭的诊疗积累了宝贵经验。”
这场跨越3地的生命接力,以“生命至上”为信念,彰显了医院多学科诊疗的硬核实力。
医生提醒:生食野味风险极高,野外作业需注意饮食卫生,出现不明原因抽搐、意识障碍需立即就医。
野味≠美味!脑囊虫可通过未煮熟的猪肉传播,轻则头痛癫痫,重则器官衰竭。记住:野味下肚一时爽,小心虫虫开脑洞!
那么脑囊虫病有什么表现?怎样才能更好地预防寄生虫感染呢?
一、脑囊虫病的有哪些症状呢?
脑囊虫病是由猪带绦虫(Taenia solium)的幼虫(囊尾蚴)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取决于囊肿数量、位置及宿主的免疫反应:
1. 癫痫发作
最常见症状(约70%患者),表现为局灶性或全身性抽搐。
2. 颅内压增高
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因脑水肿或脑积水导致)。
3. 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
肢体无力、感觉异常、语言障碍或视力问题(视神经受压时可能失明)。
4. 认知与精神症状
记忆力下降、意识模糊,少数出现精神行为异常。
5. 脑膜炎或脑炎表现
发热、颈项强直(若囊肿引发炎症或脑膜刺激)。
6. 脑室型症状
突发剧烈头痛(Bruns综合征,因脑脊液循环受阻)。
7. 无症状感染
部分患者仅在影像学检查中偶然发现钙化灶。
二、如何预防脑囊虫病?
预防核心是阻断虫卵传播链。
1. 个人与饮食卫生
饭前便后洗手,避免摄入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避免生食或未煮熟的猪肉(囊尾蚴在70℃以上加热可灭活)。
2. 改善卫生设施
使用厕所处理粪便,防止人类粪便污染猪饲料或环境。
3. 猪群管理
避免猪接触人类粪便,推广规范化养殖及屠宰检疫。
4. 感染者治疗
对肠道猪带绦虫感染者及时驱虫(如吡喹酮),减少虫卵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