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检发现胎儿颈部有“瘤” 产前诊断专家团队一路护航母子平安
海南
海南 > 综合资讯 > 正文

产检发现胎儿颈部有“瘤” 产前诊断专家团队一路护航母子平安

在生育这条充满未知的道路上,每一位准妈妈都怀揣着对新生命的美好期许。90后女子小刘(化名),产检发现胎儿颈部淋巴管瘤,在海南现代妇女儿童医院产前诊断中心、新生儿科、超声科、影像科、小儿外科等多学科专家团队的动态观察和产前监测下,小刘终于足月生下宝宝,母子平安。

孕期查出胎儿颈部有“瘤”

留还是不留?

小刘的早、中期唐氏筛查结果都很理想,但是却在孕23周行四维检查时出了“岔子”,初步考虑为淋巴管瘤可能,随后的MRI检查,进一步明确了这一诊断,此时胎儿颈部囊性肿物已达6公分。得知这一消息后,小刘内心充满了恐惧与无助,胎儿颈部淋巴水囊瘤是“肿瘤”吗?胎儿健康吗?还能要吗?小刘带着各种担忧找到了海南现代妇女儿童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副主任王惠卿。王惠卿主任综合分析了小刘的病史和检查结果,耐心与小刘夫妻讲解了颈部淋巴水囊瘤的致病原因和预后情况,建议小刘进行产前诊断先排除染色体畸变及遗传综合征。结果提示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CNV - seq100k、Trio - WES 等均未检出致病性变异。

海南现代妇女儿童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副主任王惠卿

海南现代妇女儿童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副主任王惠卿

“此例胎儿颈部淋巴管瘤并非由染色体及基因异常引起,晚中孕期出现的这类情况,多数预后良好,孩子出生后颈部淋巴管瘤可以通过手术或非手术方法治疗。但是孕期需要关注淋巴管瘤的进展情况,如出现口咽部压迫、皮肤水肿、羊水过多等情况。” 王惠卿主任解释道。为了给出更权威的建议,王主任联系广州市妇女儿童医学中心产前诊断、小儿外科、产科的专家,组织线上远程多学科会诊。专家们一致认为:孕期定期检查,监测水囊瘤变化,继续妊娠,根据瘤体生长变化决定分娩时机。

小刘丈夫通过参与远程会诊,亲自聆听专家的意见后,对胎儿的继续妊娠更加有信心,夫妻俩决定生下这个宝宝,给孩子一个来到世界的机会。

淋巴管瘤进一步增大

医院多学科联动适时终止妊娠 母子平安

随着孕周的增加,新的挑战接踵而至。小刘怀孕32周时,复查胎儿MRI检查结果显示,胎儿颈部淋巴管瘤已增大到7公分,病灶进一步向下延伸,淋巴瘤有增大趋势。为应对可能发生新生儿气道阻塞等紧急情况,使胎儿出生时的多学科应急团队对新生儿妥善处理。王惠卿主任和主治医师罗平多次组织本院产科、新生儿科、儿外科、麻醉科、影像科等多学科专家,展开深入讨论。从胎儿水囊瘤大小变化、口咽气管部受压情况,到产科并发症、终止妊娠的时机与方式;从出生后的气管建立及管理,到可能需要进行的淋巴水囊瘤抽吸、引流、切除等手术处理方案,专家们进行了反复推演,制定了详尽的应急预案。

医院专家团队为患者进行剖宫产手术

医院专家团队为患者进行剖宫产手术

孕37周胎儿足月,考虑到胎儿颈部水囊瘤对母婴安全的潜在威胁,医院决定为小刘实施剖宫产手术。手术当天,产科、产前诊断、新生儿科、儿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专家严阵以待,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宝宝顺利出生!更让人欣喜的是,宝宝出生后便能自主呼吸,面、颈部淋巴瘤较预期良好,生命体征平稳,宝宝出生体重5斤多,新生儿评分满分,随后转入新生儿科进一步加强监测。目前宝宝状态良好,母婴同室,术后4天与妈妈一起出院。医生表示,等待宝宝满月后到医院进行复查评估,再决定后续治疗方案。

医生科普:

产前诊断未发现异常的淋巴管瘤大多预后良好

海南现代妇女儿童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副主任王惠卿介绍,淋巴管瘤虽名称含 “瘤”,但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良性或恶性肿瘤,而是淋巴管系统发育异常所致的先天性脉管畸形。大部分淋巴管瘤在婴幼儿期被发现,常见于颌面部、颈部、腋窝以及四肢等体表部位。这类病症无法自行消退,且会随年龄增长而增大,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

值得庆幸的是,越晚发生的淋巴管瘤,与染色体或其他结构发育异常的关联就越不紧密,预后也就越好。产前诊断未发现异常且能正常出生的淋巴管瘤,大多预后良好。淋巴管瘤是较为常见的新生儿外科疾病,占婴儿和儿童所有良性疾病的5.6%,一般不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导致死亡的情况较为罕见。

来源:海南现代妇女儿童医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