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保亭法院帮我拿回了工资”非常感谢!你们要回的是我的辛苦钱!”2月18日,拿到被拖欠长达三年的3.6万元工资款,陈某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向执行法官连连道谢。
为妥善化解这起历时三年的欠薪纠纷一案,保亭黎族自治县人民法院迅速启动“府院联动机制”,主动与县综合执法局协同配合,通过司法与行政的深度协作,成功维护了胜诉人的合法权益,有力彰显了法治护航民生的力度与温度。
案情回顾:2023年10月,海南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拖欠陈某4个月的工资款时,陈某依法向本院提起诉讼后判决该公司向陈某清偿劳务费3.6万元,判决生效后因该公司并未执行给付劳动报酬,陈某遂向该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经法院执行部门调查发现,被执行人名下公司账户及其本人账户均无任何财产可供执行,执行法官首先对该公司的银行账户予以额度冻结。同时,向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函查询该涉案公司的机读档案、股东出资情况,发现该公司仅有一名股东且无法取得联系。随即又立刻致函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查询该涉案项目是否开设农民工专用账户,均无果。经实地调查,也未在注册地址找到该公司的经营场所。眼看执行陷入僵局,执行法官另寻他法,终于找到了案件执行的“突破口”。
海南保亭法院司法+行政高效联动积极化解欠薪纠纷
面对企业"金蝉脱壳"式规避执行,保亭县人民法院与县综合执法局迅速启动联动机制。县综合执法局依托劳动监察大队,快速锁定该企业实际控制人的信息;法院则依托“执行110”平台,接收财产线索、解答执行进度。两部门联合约谈企业负责人,现场释明《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第45条及拒执罪法律后果,同步展示查控清单、关联企业图谱等关键证据,对拒不执行企业负责人形成强大法律震慑力。
在依法强制措施的实施下,两部门通过4次电话会商、2次现场协商讨论、跟踪督办,实行案件办理全流程监控评估,统筹多方力量督促负责人及时履行义务。经过多番努力,被执行人全额支付了所欠薪资及延迟履行利息。被拖欠了三年的工资款,终于一分不少让依法维权人得到。
法官释法:“该案是一起"司法+行政"协同联动解决执行难的生动实践。基层法院与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动,形成高效的"线索联查、失信联惩、矛盾联调"的工作机制。通过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依法有效破解涉企执行中"人难找、财难寻、责难追"的难题,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通讯员:黄杨鑫)
来源:保亭法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