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记者获悉,截至2024年底,海口“护苗”工作已在全省率先实现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全覆盖和100%达标,全市中小学生拥有了“心灵避风港”,更好地守护“心灵晴空”。
据悉,心理辅导室是心理教师开展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监测心理健康状况、营造心理健康环境等活动的专门场所,也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阵地。目前,全市各中小学校的心理辅导室位置、环境、基本配置等全部达国家标准,具备个体辅导室、团体活动室和办公接待区等基本功能区,能有效帮助学生点亮“成长心灯”。“心灵驿站”“知心小屋”……心理辅导室以温柔而有力量的名字彰显暖意。这是属于孩子们的“树洞”和“秘密基地”。
“心理辅导室的达标建设,让心理教师有了自己的专属场地,也给学生提供了便捷的求助渠道。”海口市教育局体卫艺科工作人员王宁介绍,随着心理辅导室的广泛使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科普力度持续扩大,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更能正视心理健康问题,并获得有效帮助。
心理辅导室在各中小学校的投用,有效促进了心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截至目前,全市共300余名专职心理教师,各科任教师均为兼职心理教师。海口推动专职心理教师与班主任同工同酬,进一步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育人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海口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导意见》,中小学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计入班主任工作年限;公办学校在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中,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待遇标准参照班主任津贴标准执行。专兼职心理教师的工作情况考核结果,是其绩效奖励、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新机制的推动下,心理辅导室正在形成“心育+”效果。各学校陆续打造出特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海口市琼山中学发挥多校区和集团化办学的优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的帮扶活动,通过师徒结对、上公开课和接收成员校心理教师跟班学习等方式,促进更多心理教师提升“心育”水平;上海世外附属海口学校与人大附中海口实验学校等学校互取“心经”……
据了解,未来,心理辅导室还将与各学科融合、与“家长学校”互动,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化。海口市教育培训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结合心理辅导室的使用,市教育研究培训院将推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价值观提升计划”,把心理健康与价值观教育融入课程与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向上生长的“心”力量。
来源:国际旅游岛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