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南繁科研成果转化助力乡村振兴交流会暨大茅村专家人才服务团成果转化展示活动在大茅远洋农民田间学校举办。活动现场专家人才云集,嘉宾们聚焦种业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美乡村建设等重点领域,共享农研硕果,共话农桑大计,共树农学人才。
此次活动由海南省南繁管理局、三亚市农业农村局和三亚市吉阳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旨在充分发挥三亚吉阳区委人才发展局的桥梁纽带作用,对外广泛推介本土人才政策和发展机遇,加强与高等高校、科研机构的联系,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和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吉阳。
海南省南繁管理局副局长郭涛,吉阳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符喆,中国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副院长张颖,吉阳区大茅村党委书记、主任、三亚远洋大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正才纷纷在会上做经验交流发言。活动由海南省南繁管理局副局长温国松主持。
据介绍,自实施南繁科技助力海南乡村产业振兴专项行动以来,南繁各单位“一省包一镇”“一院帮一村”等工作初见成效。三亚吉阳区与南繁科技加强合作,通过加强农村人才培训、强化科研技术转化、创建智慧田园体等措施,不断提高吉阳区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促进农民增收,以南繁科技最新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持续推进乡村振兴。
活动当天,三亚市旅游商品协会、三亚远洋大茅投资有限公司就销售订单签署合作协议,进一步助推南繁科研成果转化产品更好地走向市场。
南繁科研成果转化产品成果展讲解现场 舒琳 摄
活动现场,南繁科技在作物育种和品种改良方面丰硕成果吸引了众多与会嘉宾的目光,其中涵盖水稻、玉米、蜜瓜、西瓜、番茄、四棱豆等8个品类、38个品种的南繁产品,均已就地转化推广。现场专家围绕农业农科前沿议题展开热烈讨论,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思路、切实可行的措施以及宝贵的意见参考。
嘉宾们纷纷品尝南繁科研成果转化产品 舒琳 摄
香甜爆汁的大茅玉米、颗粒饱满的南繁火山米、皮薄肉脆的黑金玲西瓜……每一口南繁科研成果转化的产品都给交流的嘉宾朋友们带来香甜满溢的惊喜。
专家座谈会现场
创新专家人才服务团模式,是吉阳区深入推动乡村振兴共建共治的有益探索。据悉,近年来吉阳区将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动力之源,组建乡村振兴专家人才服务团,采取“1+1”精准服务模式(即1个专家团队服务1个乡村),充分发挥专家人才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中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中的带动作用,加快吸引更多人才向农村聚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大茅村专家人才服务团成立海南鲜食玉米科技小院,推进鲜食玉米等产业项目;六盘村专家人才服务团以“集体自主+人才团队”模式指导开展年货节暨美食节;博后村专家人才服务团开发民宿服务培训线上课程,供民宿从业者免费学习,助推民宿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许许多多的技术人才和专家投身于这片满含希望的热土上,为吉阳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2025年1月6日成立的海南吉阳鲜食玉米科技小院,将以三亚市吉阳区大茅村的大茅远洋生态综合体为基地,辐射相邻村镇,依靠中国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这个中国农业大学在海南省的资源拓展和成果推广应用平台,借助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及其相关学院专家教授的技术力量和成果支持,发挥研究生驻村优势,为村民提供“零门槛、零时差、零距离、零费用”农业技术及其综合服务。科技小院将以鲜食玉米产业发展为先导,凝心聚力打造美丽乡村,服务三亚农旅产业,旨在带动全岛高质量、高标准、规范化的特色农产品绿色生产全程溯源示范展示基地。
据悉,大茅远洋生态村通过“农业+全产业链”的模式助力村民增产增收。2022年大茅村民人均收入21800元,2023年大茅村民人均收入23500元,较2022年人均收入增加1700元。2023年带动本地村民就业83人,带动村民就业年均人收入5.5万元,带动农户446户(农庄租赁土地涉及农户数),收益2.3万元/户。目前通过产业招商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已有就业村民共130余人。
三亚吉阳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吉阳区将切实发挥聘任制灵活用人的优势,摸清各村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聚焦重难点提供‘订单式’服务新路径,合理安排服务内容,促进人才资源优化配置。持续发挥主导作用,提供政策、资金、资源倾斜,积极配合乡村振兴专家人才服务团,重点培养致富能手、种养大户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成为乡土人才,让高素质的‘田秀才’发挥特长带动和帮助身边群众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