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观乡村振兴 | 三亚吉阳区田间玉米课堂科技助农
海南
海南 > 综合资讯 > 正文

凤观乡村振兴 | 三亚吉阳区田间玉米课堂科技助农

“教授,你看看我这块玉米地种得怎么样?”在三亚市吉阳区罗蓬村,种植鲜食玉米的农户们将原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李建生教授团团围住,用心学习鲜食水果玉米的种植技术。

吉阳区罗蓬村田间玉米课堂(舒琳摄)

12月的三亚温暖如春,青山绿水间,一片片错时种植的玉米长势喜人。“海南鲜食玉米的种植面积大约在60-70万亩左右。”李建生教授向凤凰网海南介绍说,得益于温暖的气候,海南是我国反季节鲜食玉米种植的重要产区。

中国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与大茅村开展“一村一院”深度合作设立的海南鲜食玉米科技小院团队,在首席专家李建生教授的带领下,正穿梭在田埂间逐片查看新品种鲜食水果玉米的田间表现,蹲下检查玉米的抽穗、虫害、根茎生长等情况。

李建生教授与玉米种植户一同查看玉米长势(舒琳摄)

这片反季节鲜食玉米将避开其它地区鲜食玉米春秋上市期,预计在2025年1-2月成熟采收,将以“大茅玉米”这个品牌面向市场。“大茅玉米”之前已在第27届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和全球热带农业创新大会(三亚)两项展会上都有亮眼表现,这种可以生吃的玉米甜度高、皮薄、无渣、水分足,有着独特的水果风味,吸引了一大波国内外粉丝。来自阿联酋的客商甚至因为“大茅玉米”的美味溯源到吉阳区的大茅远洋生态村考察参观。

阿联酋客商品尝大茅玉米被圈粉(受访单位供图)

大茅远洋生态村已在三亚市吉阳区大茅村示范种植鲜食玉米6年,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和技术。在吉阳区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注册了“大茅玉米”商标。大茅玉米品牌创建负责人、大茅远洋生态村项目品牌总监梅秀玲介绍,虽然是超甜型甜玉米,但大茅玉米的淀粉含量仅5%,含糖量20%—25%,是普通玉米的4倍多。这是因为普通玉米叶片通过光合作用产生蔗糖,并运输到胚乳,以淀粉的形式储存,淀粉无甜味,而甜玉米的糖分难以转化为淀粉,留存积累在籽粒中,以蔗糖、还原糖和水溶性多糖的形式存在,所以有明显的甜味。

大茅玉米品牌创建负责人梅秀玲陪同李建生教授团队到田间授课(舒琳摄)

优异的品质和口感不仅得到市场的认可,也让当地很多农户跃跃欲试。“我们通过免费发放玉米苗,承诺包销和免费技术服务等方式化解农户的后顾之忧。”梅秀玲介绍。2024年上半年,大茅远洋生态村农业团队走出大茅村,在吉阳区多个乡村进行宣讲,介绍水果玉米从播种到采收全程约70-75天,用工少,整地、病虫害防治、有机肥、复合肥、地膜的平均每亩投入成本仅1310元,亩产约3000穗,每亩收入近万元。

农户到大茅远洋生态村农业科创中心领取玉米苗(受访单位供图)

截至2024年底,由吉阳区政府补贴免费发放,大茅远洋生态村农业团队推广的约30万株大茅玉米苗已在吉阳区的大茅村、中廖村、罗蓬村、红花村、落笔村等地全部种植完毕,累计种植面积近100亩。

“剥下来的玉米笋也是非常有营养价值的鲜美小菜。”李建生教授神采奕奕地向身边的农户介绍。由于要保证一株一穗的良好种植品质,农户需要在种植过程中尽早把多余的玉米棒掰掉。鲜食水果玉米掰下的玉米笋,清甜爽口、脆嫩鲜美,其实也可成为农户餐桌上的一道美味,联系好三亚周边的高档餐厅定时供应,甚至能成为农户增收的又一条新颖路子。

李建生教授神采奕奕掰下玉米笋介绍其营养价值(舒琳摄)

吉阳区罗蓬村委会妇联主席谭林果是村里电商直播的带头人,李建生教授在玉米地里讲解的鲜食玉米种植细节,更是被她用手机详细拍摄记录,准备整理好之后发到农户们的微信群里,方便大家传阅复习。在田间玉米课堂上得知玉米笋能直接当成高端蔬菜销售,谭林果立刻联系上了买家,下课不到一个小时,谭林果已经在农户群里发布了玉米笋的采购订单,从来没吃过玉米笋的农户们,也跃跃欲试要掰几把回家炒着尝尝。

田间玉米课堂午餐新菜清炒玉米笋(舒琳摄)

李建生教授致力于玉米品种改良种植三十余年,健步如飞地行走在田间地头,详细向农户询问播种时间、病虫害管理,指导水肥技巧。年轻的研究员们笑言,“一不留神还真跟不上。”

李建生教授率海南鲜食玉米科技小院团队与农户合影(舒琳摄)

胸中有丘壑,步履量山河。看着吉阳区罗蓬村首次种植的大茅玉米整体长势喜人,李建生教授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做农业就是在田间地头,需要脚踏实地。”李建生教授的招牌微笑,也被大茅玉米品牌创作成了卡通人物,印在了鲜食水果玉米的包装盒上,在各农产品展会和大茅远洋生态村的系列活动中推广展示。科技助农高标准种植的大茅玉米,其独特水果风味和品牌价值也将成为吉阳区乡村振兴和文农旅融合的一张靓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