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新书《山谷微风》三亚首发 开启一场有“风”的高端聊天局
海南
海南 > 三亚 > 正文

余华新书《山谷微风》三亚首发 开启一场有“风”的高端聊天局

黄昏雨后,微风徐来。

8月16日傍晚,阿那亚·三亚社区的大草坪,远山如黛、近水含烟,薄雾轻拂山腰,一场关于“风”的高端聊天局开始了。

余华新书《山谷微风》首发式上,余华、陈鲁豫和都靓相聚畅聊,和读者一起吹着山谷微风,在绿意盎然中游目骋怀,感受文学、自然和生活给予的馈赠。“人生如果只有旷野,没有轨道,会太过辽阔;只有轨道,没有旷野,就太过狭窄……”余华认为生命中的旷野和轨道都不可或缺,自己到了一个可以随意切换二者的年纪。

余华新书《山谷微风》。记者 刘丽萍 摄

关于人生——

“不要害怕迷茫,当我们迷茫的时候,一定就有出路”

在首发式现场,三人并排坐在白色天幕下的椅子上,一件T恤衫、一双运动鞋,余华显得自在随性。一问一答轻松自如,有一种有条不紊的节奏,这种慢节奏仿佛老友相聚,静静地聊着人生和过往。

余华、陈鲁豫和都靓相聚、畅聊。记者 刘丽萍 摄

提起余华,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这个人太了解“人性”,写出《活着》《兄弟》《许三观卖血记》等影响力作品,拿过国内外不少文学奖,被授予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的当代作家。但《山谷微风》这本书则“一反常态”,很轻松的散文,用细腻的感悟和精妙的文字表达:一阵微风、一股海流、一顿美食、一场相遇、一段关系……都是生活给予我们的馈赠。

余华本人。记者 刘丽萍 摄

余华说自己“从前写小说,总被感动到哭”,都靓追问:“写《山谷微风》有没有哭过?”

“散文太短了,我还来不及悲伤,就写完了。”余华话语速不紧不慢,偶尔冒出几句俏皮话,总会逗得全场哈哈大笑。

余华的幽默透着智慧,他善用个人的笔触链接大众的喜悦和哀痛,也能理解平凡人物的“伟岸”,“多少豪杰壮举,不论是壮士一去不复还,还是壮士胜利归来,只要进入历史的长河就会无足轻重,维吉尔说:‘一丝微风勉强把他们的名字吹入我们耳中。’”

关于当代年轻人的精神内耗,余华认为,“能够做到的就努力做到,做不到的就放弃。面对困难和烦恼,我们要学会接收它们,人生不要害怕迷茫,当我们迷茫的时候,一定就有了出路!”同样的问题,陈鲁豫也表示“我们要善于跟自己和解”。

“你将像山上的风一样自由。”《山谷微风》中余华给予我们的启示,也是他通过文字传递给我们的力量。

关于生活——

“紧张还是放松,都是生活给予的,我们没得选择”

写作就是写生活,把一种生活写出来,让身处不同环境、不同时代的人,感觉到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生活。余华曾写道,“作家的职责是去发现一切可以使语言生辉的事物。”

余华新书《山谷微风》首发式现场。记者 刘丽萍 摄

《山谷微风》一书,时间横跨40年(1984年至2024年),呈现了作家半生的历程与感悟。余华回忆了自己的童年和成长经历,也讲述了自己的婚姻和家庭趣事。

在书中,他这样写:“我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在那块有着很多池塘、春天开放着油菜花、夏天里满是蛙声的土地上,干了很多神秘的已经让我想不起来的坏事,偶尔也做过一些好事。”

所以余华调侃说,自己的童年都是“旷野”,初中才开始有“轨道”,不过生命中的“旷野”和“轨道”都不可或缺,自己已经到了一个可以随意切换二者的年纪。

问及如何平衡生活中的紧张和松弛?余华说,“生活要有两种对立同时存在,才有意义,活得才有价值,我也会紧张,常常把鞋带系得很紧。但我们要学会把想要的东西‘放大’,把不想要的东西‘缩小’,我已经很好地掌握了这个技巧。”

无论是面对调皮的儿子,还是生活里的其他遭遇,余华有一种独一无二的“松弛感”。

余华的松弛感也是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智慧。年轻时从小城镇初来北京,他感到“北京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工地,建筑工人的喊叫声和机器的轰鸣声是昼夜不绝”。但他并不讨厌这样的嘈杂,反而觉得“嘈杂使北京显得生机勃勃”。

正如《山谷微风》书中所写:紧张还是放松,都是生活给予的,什么时候给予什么,是生活的意愿,我们没得选择,只有接受。

关于文字——

“镜头的画面想象空间有限,文字则充满魅力,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余华的小说总是有极致的戏剧冲突,荒诞而不失悲悯;《活着》从血腥与冷酷中抽离出来,回归简洁、质朴、克制的叙述,从底层悲怆的生存史诗里探讨活着的意义。而在《山谷微风》中,我们读到的是一个置身于生活日常,全心全意感受生活、描写生活的余华。

余华新书《山谷微风》首发式现场。记者 刘丽萍 摄

很多人说,余华写的散文,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用灵动幽默的文笔,写下了一篇篇充满洞见的文字。读余华的散文,不像读他的小说那样沉重,心情将会是轻松畅快的。

在三亚这个“有风的地方”,记忆随风而来,余华文思泉涌,一口气写下了这12篇关于童年的文章。同时,他从1984年以来创作的散文中,挑选出同样以童年为主题的17篇文章,与新作一起,集结为一部40年散文精选集,便是新书《山谷微风》。

访谈现场,陈鲁豫多次用“感动”来形容自己阅读后的感受,她说:“在书中我看到了自己的童年,看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普通家庭幸福生活的样子,文字里没有写爱,里面却有爱;没有写安全感,却处处有安全感。”

余华接过话茬,开心地说,“这就是文字的魅力!文字不同于镜头画面,镜头的画面想象空间有限,文字则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于是我们能读到,“童年不能整体告别,可以局部告别,比如我的瓜子童年。”

“我没有像普鲁斯特那样从味觉联想到人生,那个时刻人生关我屁事,我只关心奶粉的味道,我的想象一刻也没有离开味觉,我把面粉想象得比奶粉还要香甜,想象充满了我的味觉。”

在最后的新书推荐环节,陈鲁豫的理由是“想了解余华老师的部分过往,可以看这本书。”余华说,“回忆过去的生活,无异于再活一次!”